“庄户人不用愁,伊利教咱养奶牛”————流传在土默特平原的这句新农谚,反映了农民对龙头企业伊利集团的充分信赖。伊利集团正是通过向广大农村牧区不断导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形式、现代产业体系,使500万奶农逐步踏上致富之路。
早在1995年,伊利就开始着手进行奶牛种群的改良工作,垫资为农户提供优良种牛冻精。“十五”期间,建立了奶牛疫病监测及防治体系、饲料多元配售服务体系、牛奶快速检测体系,创建了以奶站为中转的销售服务网络。聘请专家教授深入基地,设立了“奶牛120”服务热线,配备了专职服务队。伊利在科技研发创新上的经费投入已经从1999年的4000多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2.4亿元,先后开发了乳业专利信息平台,建立了“乳业研究院”。
伊利积极创新经营形式。为解决农民个体饲养导致原奶质量不稳定问题,伊利实行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不仅使原奶质量大幅提升,还使伊利与农户形成了相互依托的鱼水关系。在此基础上,伊利又率先实施了“公司+牧场小区+奶户”的发展模式,“集中饲养、集中挤奶”,使牛奶产量、质量显著提升,还扶持了一大批个体牧场、养殖小区和牧场园区。2005年,以伊利第七牧场成功建立为标志,“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的发展模式正式诞生,“人畜分离、科学饲养”,实现了奶牛饲养业向规范化、现代化转变。去年,伊利集团又探索建立“奶牛合作社”模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一步密切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截至目前,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中部和山东、山西、陕西等新的奶源基地,可控奶牛逾200万头,形成了“以农户养殖为起点,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标准化奶站为联系纽带,企业联农户”的乳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带动农户从事奶牛养殖。累计发放奶款近230亿元,惠及农牧民近500万人。
伊利集团还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集团总部投巨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中水不仅可用于企业园区绿化,每年还可为下游沿岸的农民提供300多万吨的灌溉水源,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在伊利集团带动下,富裕起来的奶农纷纷退耕还草,走上了“种草—养牛—卖奶”、“养牛—牛粪还田—种草”的良性循环之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