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影响二次购物损失利润
“这些代购者广告语简直比商家打得还嚣张”。南京商界人士一致认为,“如果都像这么搞,那么还开什么商场,也就可以不要利润了”,新街口某百货商场办公室人员有点愤愤不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场负责人表示,商场做活动就要损失一部分利润,如果再出现民间的代购,而且是在活动期间在一起凑券打折的话,那么商家的利润会更低,因为代购通常会算账精确到小数点。再者,如果是满300送100元的活动,单件商品500多元,那么,消费者为了能赚一点,肯定愿意多花100元凑齐600元来得到更多的返券,代购的出现,影响这部分消费者的二次购物,商家自然损失利润。
该人士告诉记者,通常代购的人都会有商场的VIP,除了帮消费者算账,花最低的折扣购物外,商家还得给他们返利。因为商场每年都会有VIP返还,也就意味着,代购人员不仅可以赚到代购的辛苦费、通讯费,还可以赚到商场返还的扣点。比如,大洋百货年终满5000分返还100元等。
江苏商报了解到,在商场活动期间还有一个例子,新街口一商场举办促销活动,规定,当日刷卡购物消费累计最高者,得一台3999元液晶电视,该商场老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一天捧走彩电的就是代购人员,她带了一帮人扫货,所有的积分全积在她一个人卡里,所以单日消费最高。该人士说,本来商场的活动是为了方便顾客,让利给消费者,让商场的VIP获得最大的实惠,这样一来,代购人员的出现影响到部分忠实顾客的消费,商家自然不情愿。
消费者:可以得到实在让利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代购持欢迎态度。家住五台花园的郭小姐认为,现在市场竞争那么激烈,各家商品都在打价格战,他们也是希望通过价格来调节市场供需,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现在有一帮人有货源又自愿组织,让消费者少花冤枉钱,不必在商场循环购物,这是给消费者实在的让利。并不是商场做活动,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消费者购物。
市民李小姐想在南京某商场买一双靴子,该商场正在做满400元送400元的促销活动。李小姐看中的靴子价格是700元,如果花正价买700元的靴子后只能得到商场返还的400元赠券,她觉得不划算,于是找来了市民王小姐合买,王小姐看中的正好是同一品牌的价值500元的鞋子,如果单买也只能获得400元赠券,两位市民决定合起来购物,这样700元加上500元,两双鞋子总价为1200元,这样,她们就可以得到商场1200元的赠券。然而正当李小姐满心欢喜地和王小姐来到某品牌鞋柜试好鞋准备交钱时,却被营业员告之:你们这叫凑券,厂家已经明令禁止这种行为。李小姐很纳闷,就是因为和王小姐在柜台盘算着如何省券就得不到赠券吗,如果是和家里人一起购物,难道商场还不卖商品?
和李小姐有着同样疑问的消费者还有不少,他们认为,商家宣扬的都是将最大的实惠让利给消费者,可为什么真正能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的时候,商家和厂家就有这样那样的托词了呢,难道他们的口号碰上真正的利益问题时就变哑了,喊不了了?
律师:商家无权干涉购买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商家和消费者永远是一对矛盾体。
南京博士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帮达表示,消费者自己拿着钱到商场购物,商场不让购买,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权。如果消费者参加商场活动,购物赠送,那得到的赠券必定要二次消费,这是商场的一种强制消费行为,消费者往往拿券购买一些暂时用不到的商品,一定程度上消费者自身利益又受到侵害。这种情况下,商场返券造成了代购越来越多。
徐律师认为,如果参加代购的人员是在经过协商,网上同意该行为的情况下做出来的,那么,这种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应该得到保护,消费本身就是追求成本最小化,商家无权干涉消费者的购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