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新观察

联通结盟百度密谋手机搜索,对抗移动牵手Google


[ 赵平 中国经营报    更新时间:2007/1/13  ]    ★★★

    更“高级”的拼抢

    尽管针对个人影音娱乐的应用被看做最先启动的3G服务,但是谁都知道企业客户才是收入、利润增长的源动力。

    据郭海涛透露,1月17日,北京移动、北京科委、邮电大学、计世资讯将联合成立移动信息化推进委员会。“这不是什么宣言,那都太虚了,这是要与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来推解决方案,保证方案落地,尽快产生商业效益。”

    2006年,中国移动就已推出针对企业客户的“ADC计划”,显露出打造“IT沃尔玛”野心,但在将方案推向企业的时候发现并不那么简单。现在来看时间紧迫,中国移动急需开拓企业用户,这个移动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固网运营商在这方面既有先天优势,又走得比较早。中国电信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而设计的“商务领航”,在2006年推展得有声有色。而中国网通也召开了全网综合信息和小灵通短消息业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后的第一次业务合作大会。中国网通明确表示,增值业务是中国网通发展的重点,而以行业应用和商业信息将是增值业务的重点。

    来自计世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移动信息化市场在2006年已经达到了14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郭海涛说,现在各个运营商的思路也开始转变,“以前是管理好SP,现在则是服务好各个合作伙伴。在海关、税务、工商等行业应用方面,2007年还会陆续出现很多热点项

    中国移动:不能再沦为互联网通道

    随着TD-SCDMA二次测试的启动,3G的任何悬念对于中国移动都不存在了。而现在回味起中国移动在2006年看似简单而粗暴的甲方行为背后,是3G前的精心布局与抢位。

    “互联网正在吞噬一切。而传统电信变革后的最主要客户实际上就是原先的互联网用户,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和传统通信的不仅仅是竞合关系,前者也必定是后者的掘墓人。”这是最悲观的预计。而更为乐观的预计是互联网与电信网的两网互动将带来3G业务最初的杀手级应用。

    2006年中国移动推出了飞信产品,这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种基于手机的应用,能与互联网即时通讯产品互通。尽管甫一面世就备受争议,但却是中国移动针对3G业务一次最现实的尝试。

    事实上,技术的更迭已经要求电信运营商应对全新的挑战。在全球通信信息领域,以IP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完成,互联网的开放式架构和传统电信的集中封闭式架构在不同的业务层面展开碰撞。像SKYPE这样诞生仅仅3年的小公司就能把AT&T这样的老牌电信巨头撞个趔趄。搜狐的张朝阳就曾公开表示,“寂静的互联网”将一下子变成“喧闹的互联网”。

    而中国移动可能更早意识到了这样的趋势,据说早在2005年年底厦门举行的一次中国移动内部会议上,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就指出:中国移动一定要避免沦为通道的风险,如果像固网运营商那样沦为互联网的通道,中国移动将失去对产业发展的控制。事实上,中国移动从未放弃过主导产业链的目标和希望,电信运营商走向前台,打造封闭式的产业价值链似乎更适应3G时代的竞争特点。

    以数据 增值业务为代表的新业务肯定是3G应用的主角,避免沦为通道就需要提前规划、全面布局。无线音乐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的试验基地,打造“中央音乐平台”是中国移动的目标。早在2005年5月,中国移动与全球娱乐业巨头维亚康母旗下的MTV联袂推出移动梦网音乐频道。2006年6月,中国移动在四川开通一体化的音乐先锋站点——中国移动无线音乐门户网站。2006年4月,中国移动先是举行“彩铃唱作先锋大赛”,随即又召开了中国移动无线音乐研讨会,并在会上密会各大唱片公司,希望调整无线音乐产业现有的游戏规则——通过直接与唱片公司合作来提供音乐内容,并初定对利润五五分成,将现有的SP边缘化。

    在传统唱片行业君威不振的背景下,中国移动首次以产业领导者的身份,提前梳理了整个无线音乐的产业架构。无论是音乐版权提供者、SP还是手机厂家,都必须团结在中国移动的周围,这意味着无线音乐的产业联盟不再是一个松散的集体,而是由中国移动全面掌控的产业链条。

    这一思路被迅速复制到相关领域,但在阵法上,中国移动没有像对待无线音乐市场那样打阵地战,而是速战速决地打了一场超限战。让许多人跌破眼镜,中国移动于2006年6月8日斥资1.64亿美元,向新闻集团购入约19.9%的凤凰卫视的股权。尽管这一合作的现实收益还需假以时日,但中国移动的思路已经很清楚,这也是中国移动对其自身“移动信息专家”定义的最新补充。

    对于不能整合到中国移动价值链的节点来说,中国移动亦不缺少杀伐的勇气。中国移动的“11条军规”令众多SP的这个夏天异常难熬。事实上,中国移动的监管思路早已清晰:一是加强监管,推出SP分层分级管理和梦网二次确认,联合扶植有实力的大SP;二是要重塑消费者对梦网精品业务的信心。

    2006年11月底,中国移动对梦网WAP实现精品业务招标,游戏、音乐等栏目被新浪、空中网、TOM华友世纪等几家大SP瓜分。对于一批独立的、免费WAP门户网站,如果不能登上中国移动的大船,早晚将被淘汰出局。

    中国联通:暴风眼中格外平静

    1月10日,位于北京西单繁华的商业街上的中国联通总部,一切正常,仿佛与外界拆分传言并无关联。

    联通的增值业务部逐渐占据了联通总部的12层。一位联通内部的人士告诉记者,增值业务部目前已经超过100多人,“是联通最大的一个部门。”

    而所谓的增值业务部正是为了应对3G时代研发各种新业务而设立,目前的当家人是童晓渝。常小兵掌管中国联通后,第一轮中高层人事调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原四川联通总经理童晓渝接任联通增值业务部总经理,原联通增值业务部总经理王颖沛则到北京联通任党委书记。有消息称,2000年童晓渝任四川联通总经理后,四川联通业务收入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

    2006年联通提出了自己要向“TIME转型”,即以通信(Telecommunication)服务为基础,向信息内容(Information)服务、传播媒介(Media)服务和无线娱乐(Entertainment)服务转型。童晓渝表示,今后信息产业将涉及各个行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运营商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但这并不意味着联通为了做大盘子而放弃自己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权,“联通现在要搞清楚什么是自己可以主控的,什么是纯粹提供通道的。”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

    与外界的拆分传言相对,处于暴风眼的联通反而显得格外平静。在外界看来,面向3G,前景最不确定的联通,此时却步伐坚定、不计后果地奔向3G。

    对于联通来说 ,最坏的日子可能已经过去了。从2006年三季度开始,联通的C网开始盈利。“C网对于联通来说,已经不是包袱了。”该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但他也承认,目前正是联通最为尴尬的时期。

    “我们对两个网络建设都很重视,2006年G网建设投资15亿元,C网采取滚动投资,大约还会投23个亿。G网今年开始升级到GPRS网络。C网当务之急是发展用户,把网络容量转换成投资收益。”广东联通总经理吴勇明在C网盈利后曾这样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也是联通总部的思路——同时发力,各有侧重。“联通的C网现在有4000万用户,但是整张网的容量可以达到7000万~8000万用户,所以联通对于C网是大力发展针对3G的业务。而G网则是有用户、无业务,所以发展G网首先扩容。”上述联通内部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2007年新年伊始,联通首先完成了上海的G网升级工作。不仅把网络由2G全面升级到2.5G,市区环线内还升级至2.75G(EGPRS)。上海联通的高层表示,156新号段计划今年启用,具体时间将遵从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新号段的启用将为联通G网用户选择称心的号码提供更多选择,联通G网的升级则将结束G网用户手机无法发彩信、上WAP网的日子。

    而C网的新业务开发工作亦在不断推进。记者从联通内部了解到,联通将把各种增值业务平台整合起来,打造一个音乐平台。通过发短信、上网等多种方式,各个业务之间实现互相调用,这个平台将成为联通手机音乐领域的重要传播渠道和产品提供渠道。童晓渝表示,平台建设、调试工作已经完成,年内将全面推出。

    尽管联通不愿意承认,但做大两张网正是提高拆分成本最有效的方式。根据银行 证券分析师王国平计算,分拆产生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大约会达到300亿~5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字还将随着联通总盘子的扩大而扩大。如果政府不愿意为这300亿~500亿元买单的话,单纯依靠市场消化,肯定会首先波及数个中国电信股的资本表现。

    联通还采取了更为主动的措施。去年下半年,联通突然加大了双模手机的推广力度,不仅邀请李大双、李小双兄弟出任代言人,同时宣布联手三星、中兴、大显、海信、宇龙、CECT六家厂商强势推出七款GSM/CDMA双模双待机手机,至此,中国联通已经有覆盖高中低端的全线双模双待手机产品面市。

    “如果把联通拆分了,这些双模双待手机的客户该怎么处理?”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反问记者。看来,这一策略又将是联通自救的一大砝码。

中国品牌总网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胡润百富发布富豪品牌调查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腾讯被指垄断遭索赔二百万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