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Y路线和大卖场形态
半年后,“老百姓”开设第二家分店,之后陆续开设分店,而且走出了湖南。
谢子龙回忆,虽然每开一家店,都会受到上述的类似遭遇,但是平价药超市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老百姓大药房甚至出现消费者提着篮子排长队购药的现象。让他自豪的是,“老百姓”的出现不但让长沙的药价普遍下调了约20%,还带动全国范围内的药品降价的热潮。
如今,“老百姓”已拥有13个省级公司、95家门店,总资产达到6个多亿。公司成立仅一年,销售收入便突破一个亿;2003年度完成销售收入7.5亿元,在行业内全国排名第三;2004年,公司以18.2亿元销售额雄居全国业界榜首;2005年以21.8亿元销售额蝉联全国第一。
更加特别的是,“老百姓”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我们只在京广线、浙赣线沿线范围开设门店,基本上不考虑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市场。”谢子龙将“老百姓”的扩张路线同京广线、浙赣线结合起来,并形象地比喻成Y路线。“其他地方的市场人口密度比较低,而且离湖南总部较远,不便于公司统一配送药品。”他说,只有当公司在京广线、浙赣线布局基本完成后,才会考虑向其他地方扩张,并且打算另创品牌并采用其他业态。
目前,“老百姓”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大卖场形态。而且在谢子龙看来,“老百姓”坚决不做多元化经营,只专注做零售药行业。
2009上市打造百年老店
“老百姓的最终目的是打造百年老店。”谢子龙说,现在老百姓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并有望在2008年底或者2009年实现这一目标。
在进军省级市场时,“老百姓”都是设立省级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企业,“老百姓”负责品牌和管理输出,占股51%,当地的合作伙伴占股49%。因此在谢子龙看来,由于股权明晰,“老百姓”从一开始就为上市做好了铺垫,扫清了障碍,“最终要上市的是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而这些省级分公司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的子公司。”
在百年老店的打造过程,“老百姓”永远快人半步则是制胜的秘诀。“未来的2年到3年,将是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的冬眠期,而3年到5年将是行业收购兼并的高峰期。”谢子龙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他就察觉到了行业的变化,并先期对“老百姓”进行了调整。“2004年我们有意放慢了脚步,甚至关掉了4家门店,为的就是2007年开始快速发展。”他说,“老百姓”已经提前度过了冬眠期,下一步将引进私墓资金并展开收购。
为了打造百年老店,谢子龙还制订了一个员工激励方案,“光老板一个人赚钱是无法成为百年企业的。”
据他介绍,激励方案分为三个部分,包括高管、中层负责人及一些中层副职和核心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今年年底前,将获得公司的一定期权;同样是这些人群,在公司上市后,还将获得公司一定的股权,而光是这两部分谢子龙就拿出了自己20%-30%的股权,“两个‘金手铐’能够让中高层员工安心地工作。”第三个方案则是针对普通的员工,通过模拟持股的方式让底层员工也能受益。
45岁退休不做金钱奴隶
“我最反感家族企业,老百姓也不会成为一个家族企业。”谢子龙说,惟一的一个女儿今年14岁,他已经明确告诉女儿不会将企业传给她,“更希望她做科学研究或者别的事情,总之经商就不用考虑了,实在太辛苦。”
现在谢子龙的主要工作是培养团队和选择合适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已经基本走入了正轨,我也在慢慢地退向二线。”他说,目前已经开始授权给身边的中高层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自己负责的部门则主要集中在战略研究室部和督察审计部。后者类似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各个分公司均有专门的部门执行督察审计工作,并直接向谢子龙负责,“凡是财务、经营等各种违法行为都会被检查处理。”
谢子龙说,自己正在公司营造一种提携手下的氛围,同时公司还在每个重要岗位储备人才,光花在培训新人的资金已经从2005年的300万上升到2006年的500万,保证公司一定程度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
“光靠一个人做企业是不现实的,即使你离开了这个世界,老百姓还是得正常运转。”因此,谢子龙计划5年以后退休,“如果保守点,最多10年。”
对于是否过早退休的疑问,谢子龙笑着说自己只是不愿意做金钱的奴隶;而对于是否放心完全将企业交给接班人,他则表示:“中国不是缺乏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是老板们往往不舍得放手,不给他们实践的机会。而且我还可以用第三者的眼光来看老百姓的运营,通过股东会来发表意见。”
谢子龙说他最大的爱好是摄影,这个摄影爱好者曾经为照相器材花费了30多万,甚至为了照相还专门买了一部七八十万的吉普车,但他一个月的电话费才八九百块。不难想象,“退休”后的谢子龙依然能够活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