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蚕丝被三大猫腻
猫腻一:用便宜柞蚕丝冒充桑蚕丝
桑蚕丝色泽白里带黄,而柞蚕丝一般为灰黑色,为使颜色变得好看,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用酸碱性的化学药剂进行褪色处理,这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另外,柞蚕丝手感比较粗糙,为此不少厂家会使用化学添加剂对其进行去胶处理,这些添加物对人体也没好处。
猫腻二:用废旧短蚕丝冒充优质长丝
有些短蚕丝是由废旧丝织品经过打碎处理之后重新制成的,保暖效果不能和真正的蚕丝相比。而且因短蚕丝原料杂乱,颜色会有差异,因此,为了使蚕丝保持较白的颜色,厂家往往会添加漂白剂,这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猫腻三:重量掺假被套当成蚕丝卖
一些厂家在被子的标签上注明:“蚕丝被,2.5千克”;但实际上被子里的蚕丝净含量仅有2千克,另外0.5千克是被套的重量。就这样,被套也卖蚕丝的价格。
差蚕丝或引起皮肤病变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范福军教授表示,好蚕丝与差蚕丝的区别主要在其加工处理过程中。差的蚕丝因色泽差、不柔软、有异味,必须添加大量的化学制剂对其进行除菌、防毒、染色等处理。而经过化学处理的蚕丝可能会导致皮肤病变。另外,差的蚕丝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结块、不易蓬松、越用越碎的现象。
绵羊绒非羊绒
却卖“黄金价”
气温日渐走低,被誉为“软黄金”的羊绒衫一跃成为各大商场的人气商品。昨天,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发出今年第22号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购买羊绒衫时要提高警惕:低价陷阱、虚假概念、羊绒含量缩水。
不少超低价“羊绒衫”
羊绒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羊绒衫原标价都在千元以上,商家却以七折甚至五折销售;而许多商家为了混淆概念,把“羊毛羊绒衫”、“绵羊羊绒衫”打着“羊绒衫”的旗号进行销售。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纯羊绒衫的羊绒含量必须达到95%以上,商家销售的羊绒衫其羊绒含量其实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记者发现,市场上超低价羊绒衫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正品羊绒衫,因断码、断号、式样过时,降价销售;另一种是混纺,部分羊绒混一定比例羊毛,羊绒含量越少,价格越低;最差的一种是根本不含羊绒,拿绵羊毛衫冒充(羊绒为山羊绒,绵羊无羊绒)。目前,商场中销售的“绵羊绒”、“改性羊绒”与羊绒无任何联系。“绵羊绒”其实是羊毛,只不过比普通羊毛细一点,贴身穿着会感觉刺痒。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羊绒衫时本着“一看、二鉴、三摸、四问”的原则去挑选。一看:首先应查看产品的商标、尺码标、合格证、备用扣、备用线、包装盒(袋)等是否齐全;二鉴:质量好的羊绒衫外观光泽非常柔和,表面经过处理有一层薄薄的细绒,横向纵向线圈都较均匀。三摸:将羊绒衫轻轻拉展伸直后松手,好的羊绒衫应该及时恢复原形,品质较差的则由于结构松散弹性较差,易变形。四问:询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