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字尤为重要,它正是如何做人的具体体现
一位谙于此道的企业家认为,做生意必须坚持做到,获取利润之后的利润,核算成本之前的成本。就是学会让而不是学会送,商人的最高境界是让,送是慈善。比如说我跟你做买卖本来我能赚你10元钱,这10元钱不论谈多长时间我肯定能赚到,但你的第一感觉是这人太精,第二个感觉是以后在找他谈生意之前我先找别人。但是如果我赚8元钱,第一你感觉占了我的便宜,觉得我这人爽快;第二你会认为这人比我笨,我能占他的便宜,很好;第三以后有事我先找他。对我来说,一次赚10块,可能你一年都不会再找我合作;如果只赚8块,你可能一年找了我4回,我就赚了32元钱,哪个多哪个少,明摆着的。我把这看作“利润之后的利润”,就是要学会让。
什么是“成本之前的成本”?比如,朋友来聊天,一下午的成本可能是10元钱,但是我不认为是这样,我认为今天这10元钱可能是你人生的1万元。所以要高估每一件事情的成本,但对收益要主动让。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嘛!只要会“让”,市场就会做大,如果是天天争,这个人肯定做不大。所以,与生意伙伴打交道的时候,要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用的东西。即使是官司打完了,还要有一个精神,我即使赢了,还要给你点面子,以后你有些事情能找我的再找我。
这里就涉及一个“水果分配”理论:有一个人的果林不靠近自家门,而是在张三家的旁边,自己因此无法照顾周全,水果成熟后经常被别人采摘,所以每年他最后收成的水果只是所有收成的三分之一。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请张三帮他看护他的果园,每年给张三所有收成的三分之一,条件是张三要保证水果不被人采摘,张三同意了。于是每年果林的主人就能得到三分之二的水果,虽然他也分给了张三三分之一的收成,但是现在的收成比以前还是多了很多。其寓意指有些利益要适当地分出去,才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因此现如今,流行一句话-----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也就是说,做人的时候不提做事。你要是想先做成什么事情,必须先做人,让别人认可你这个人,你不说事,别人都会自动来问你来帮你。你要找张三帮忙,这件事对他是举手之劳,但对你个人乃至公司却关系重大,你怎么办?
送礼?不知道人家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怕送错了出问题,那就先吃饭,找个档次高一点的饭店,吃什么您自己来点,吃好了您想什么节目我来安排,要打麻将那我就输钱给你,要想娱乐我陪到底,想要添置点东西一天内搞定。如此一来,即使你不开口,张三都已经不好意思了,他必然会主动开口帮你办事。相反,如果你和他吃饭的时候就主动把你的来意挑明:“张三,来干了这杯,那件事你是不是帮我办了”,完蛋了,你人还没做,就要先做事,坏了规矩,事情有可能就在这一句话上泡汤。所以说,要想先做事,必须先做人。做好了人,才能做事。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要有信心,事情做好了,你的做人水平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这方面,清代名臣曾国藩可谓一典范。曾国藩最大的成功原因之一,即指导其思想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哲学阴阳调和。曾国藩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将易经读通了,他多次在家书中说到自己在易经里读通了一个道理“削息赢满”,也就是易经说的一阴一阳为之道。易经集中了中国古代最高的智慧,阴和阳两个符号来代表宇宙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立而相关的现象。比如说天和地、白天和黑夜、生和死、男与女或者是雄与雌、公与母,还有进与退、人生的顺利与坎坷。还可以推导出人之心与理、科学与艺术,宇宙间和人类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对立但是互相又不能够离开的现象,这是我们中国古人一个很伟大的发现,而且很聪明用阴和阳来代表。曾国藩从此悟出什么东西呢?他认为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富贵、地位、权势,一切好的东西可以把他比之为放在阳的范畴,那么一切坎坷、不利、退让、宽容、厚道别人、自己压抑,这许多方面归为阴的范畴,这样两个东西要互补、要调和。曾国藩很早就认为自己阳的方面很多了,他说已经做了中级官员之后,祖父、祖母、父母都在,而且还有儿子女儿,兄弟姊妹也都有,所以他就提出了要求缺,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功名享受要不够,这就是偏重阴的方面,来进行平衡。到晚年他干出很大的事业,功成名就阳已经不得了,所以他时时刻刻有一种恐惧之感,深怕因为阳刚太盛使自己陨灭,所以他说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长寿的少,所以他求阴来补,所以退让、宽容别人、压抑自己,使得这种平衡尽量不要破坏。所以当他,54岁经过十几年的千辛万苦打下南京后,朝廷在封赏之余,又对他手下的十几万湘军保持高度警惕。一面在颂扬,一面又在挑拨离间,恨不得一棍子打死。曾国藩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处于很险恶的政治局面中。曾国藩很清晰地洞察到这样的局面,他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标。他将功劳归之于朝廷,归之于友军,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声称做得不够。大量裁撤湘军,90%的湘军被裁撤。他恢复乡试,赢得了世人的称赞,渡过了表面风光,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险恶的政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