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政府的资源和机会
尽管政府正在向“小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但今天的政府部门仍然掌握着太多的权力、资源和机会。
政企分开一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多自主权,但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更多地离不开政府。原来政企不分的时候,政府的权力和资源就是企业的;然而,政企分开之后,哪些是政府应该做的,哪些是企业应该做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没有也很难以说清楚。谁能占用更多的政府资源和机会,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将更大。
甚至可以说,做多大的生意,就需要够得上多高的官员。
地方政府的大工程、大项目,上还是不上?
湖北的幸福集团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关怀甚至是诱导下,只有5亿元资产的、以服装为主业的幸福集团,却要筹资15亿元上马“三大工程”——年产6万吨的铝厂、15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和一座22万千伏的变电站,这些大项目最终以转手告终。
这些大工程、大项目的上马,其根本原因是地方官的“政绩意识”在作祟,地方政府领导需要大工程、大项目,当时幸福集团所在的幸福村已经位列全国“十强村”第五,地方官希望三年时间内赶超当时的“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同时也归因于幸福集团当时的掌门人周作亮的“周氏政治经济学”——“大官需要大项目,大项目需要大官”。但是,“周氏政治经济学”的不科学之处在于,大官能帮大项目搞来钱,但却无法帮大项目挣来钱。毕竟,企业是一种来自于市场、回归到市场的游戏。
【解决方案】
地方政府的大工程、大项目,上还是不上?其实只有一个判断标准,那就是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企业规律作为决策的根据和准绳,而不是地方政府领导的政治思维、意志或者承诺。
具体的判断原则有几个:一是该项目的市场潜力如何,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自然回报好;二是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能否得到国家和政府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三是该项目的资金储备、人才储备如何,尤其是资金储备,容易带来高负债率的大项目的上马,要慎重再慎重,同时不要犯“短贷长投”的低级错误;四是政府的承诺究竟有多少可以兑现,如果兑现不了,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如何?……
如何面对政府官员的换届?
全国工商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曾指出,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是3年左右。这份报告详细内容显示,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倒闭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倒闭,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前几年民企的平均寿命大约是3.5年。
我国民企的寿命跟官员任期有着高度的正相关或者对应关系!目前,我国地方官员实际任期偏短,交流、轮岗十分普遍,虽然市县官员的法定任期一般为5年,但事实上,离任前一年和上任后一年官员很难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所以官员的实际平均任职时间只有3年左右。它跟民企平均寿命的3年左右,或多或少存在着偶然和必然联系!
【解决方案】
一定要考虑项目周期与官员任期的关系。对于那些成败关键取决于非市场因素尤其是政府因素的项目,如果能在3年时间内完成或者收回投资,企业就可以上;而如果项目周期比较长,超出了官员的任期或者实际任期,无法在3年内做好,而政府相关部门又没有与企业签定合同,做成项目所需要的外部条件难以保证,企业就更多地应该考虑放弃类似的项目了。
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正道
在我们国家,政府、银行、企业的关系比较复杂,也比较特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靠不正当关系来获取银行贷款的,其中很多企业给银行、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国有商业银行还有行政级别,在地方上还有很多事情要有求于地方政府,在有些方面也要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因此地方政府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干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种现实状况也给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了多种途径,其中就包括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手段。
不过,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质上都是企业,他们也都要盈利,只不过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货币。因此,企业通过正常途径、通过资金保值增值的做法来获得银行贷款将“越来越有市场”。
【解决方案】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不同。作为间接融资,企业拿到银行贷款的代价是不仅要还本,还要付息;而企业对于直接融资的义务除了分红之外,股东还要参与公司不同层次的决策。
皇明集团就是“把银行当股东”来看待的。他们从来不靠歪门邪道、不靠行政命令来处理与银行关系,而是把银行的领导请到公司来考察,让他们了解企业的产品、市场、品牌,了解企业的研发检测、生产制造能力,了解企业发展历程、经营理念、战略规划与行业地位,让他们觉得实在、可信、放心。
有几次皇明集团开董事会,都邀请大额贷款银行代表参加,让银行了解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了解公司发展战略、贷款计划等。银行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提问,直到他们觉得明白放心为止,银行的领导对皇明集团这一做法大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