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创业投资 >> 创业指导

打造绿色产业品牌


[  云南政协报    更新时间:2005/1/6  ]    
    在云南,无论是花卉还是食用菌,凭借着“四季如春”的气候和“植物王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研究、开发,从而发展成为云南省的绿色产业经济,在出口创汇的同时促进了农民致富奔小康。但作为产业化发展还亟待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和注入科技支撑,这样才能使云南绿色产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永保其旺盛的生命力。     构建花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岁末年初,捷报频传。记者日前从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获悉,刚刚过去的2004年,云南省花卉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在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稳定扩大,产业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新品种研发、扩大出口带动花农增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花卉产业升级工作得到积极稳妥推进,从而使云南省的花卉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去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8万亩以上,比上年增长20%以上,鲜切花产量达40亿枝,花卉产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云南花卉行销世界各地,创汇大幅增长。     面对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喜人势头,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副会长、云南花卉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文明深有感触地说:云南的花卉产业缘自呈贡县斗南的几户农户自行种植鲜花销售,最终形成了云南的一大产业,鲜切花成了出口的产品之一,玫瑰花、百合花、康乃馨、菊花四大花卉已成为推向国内外市场的主打产品。目前,云南鲜切花的质量正逐渐接近国际市场的水平,鲜切花产量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一,初步确立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形成了包括生产、营销、科技研发、社会化服务等环节的花卉产业体系,以花卉研发中心为核心构建云南花卉以市场调节方式为主的科技支撑体系。可以说,没有科技作为花卉产业强有力的支撑,云南花卉不可能有今天的骄人业绩。     十几年来,云南花卉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在引进花卉主要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引进花卉温室设施方面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云南自主花卉新品种选育已有了较深厚的技术积累,有少量的花卉新品种已获新品种登记或品种权保护;引进花卉高层次人才和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     据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副会长、云南花卉投资公司总经理付文明介绍,云南省从国外引进的花卉商业化品种达500个以上,其中80%以上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既支撑了云南的鲜切花生产又为云南花卉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种子资源或育种材料。同时,也引进了与品种、设施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引进了荷兰、法国、西班牙、以色列等国家的自控温室(大棚)设施,建有设施基地面积40余万平方米,占云南花卉保护地设施(几乎全部是钢架大棚和简易大棚)的0.9%,对提高云南鲜切花栽培技术水平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促进了云南花卉出口基地的建设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花卉生产所需的设施、设备、专用农药、化肥等产业相关产品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据记者了解,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立了茶花、杜鹃、木兰等10多个专类园和多个引种栽培实验区,建立了“云南野生花卉数据库”,已选育出木兰、杜鹃、秋海棠等花卉新品种17种,获得品种登记;地涌金莲、滇丁香、黄花杓兰等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已有多项成果进入云南花企业;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完成了野生花卉资源57科、110属、250种的保存及利用评价,从国内外引进的花卉品种有百合、香石竹、非洲菊等11类443个花卉商业化品种,制作了“鲜切花品种数据库”,所选育的香石竹“云红1号”、“云紫”新品种的推广受到好评;另有7个新组合进行区试,非洲菊已选育出10个新品种进入区试。另外,一些花卉企业都开展了花卉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工作,取得了一定发展。如昆明杨月季园艺公司自育芽变月季新品种“冰清”已经申请品种保护,这是国内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的切花月季品种。     此外,云南省花卉产业在科技人才引进方面与国际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请进来、派出去,培养了人才,沟通了信息,学习了花卉种植、采收、加工、储运技术,推动了云南花卉产品上档次,创汇增效。     2005年,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将突出提升壮大产业质量规模、经济总量、品牌效益三大重点。预计种植花卉总面积达到22万亩,花卉总产值达到60亿元,出口创汇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长20%。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鲜切花产量达到43亿枝,从事花卉生产的农户新增总收入1.8亿元。但与花卉产业发展速度相比,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持力度并加快云南花卉产业的“提质增效”,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国家在花卉产业导向上,还没有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科技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其次,由于云南省花卉产业源于民间、发展于民营,客观上发展是分散的,缺乏相应的集中度。产业的分散性必然导致了科技研发力量的分散,研发力量的分散性不可避免造成低水平重复;第三,云南花卉科技投入不足,由于花卉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兴起的时间不长,与粮食、烟草等相比,花卉科技投入和科研资金显得不足;第四,没有形成与产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支撑体系。为此,云南省建立与花卉生产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花卉科技支撑体系及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是推进云南省花卉科技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措施之一。2003年底,云南省成立云南花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整合现有花卉科技资源,为花卉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科技投入(包括人、财、物)相对集中,保证科技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有利于花卉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并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以花卉研发中心为核心构建云南花卉以市场调节方式为主的科技支撑体系;营造有利于花卉科技创新的良好法律环境和市场秩序。     有关专家指出,在新的一年里,云南花卉产业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得到大发展,应该从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促进花卉产业的支撑力度上下功夫。经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构建花卉支撑体系,集零散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企业现存的品种资源及相关技术,实现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的相对集中,体系体现科技支撑花卉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只有依靠科技进步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云南花卉产业持续发展、富民、出口的目标。     助推食用菌产业化发展     云南省是我国食用菌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云南省的食用菌除天然野生外,人工栽培食用菌和反季节产菌经多年种植发展,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在出口创汇的同时,一部分食用菌已渗透到国内外的一些餐饮业领域并有着乐观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据业内人士称,目前云南省大力推动食用菌作为产业化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具有优势、前景乐观     据云南省食用菌协会有关人士介绍,云南省食用菌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量大,有的菌在云南品质极为优良,仅野生珍稀食用菌种类就有10多种,如素有“菇中之王”的松茸、“真菌女皇”的竹荪、“钻石”美称的地下菌——块菌、驰名中外的冬虫夏草等等。目前,全世界食用菌种类约2000多种,我国已知的938种,云南省食用菌有800多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的40%,占全国食用菌资源的85%,居全国之首。在云南众多的食用菌中,除了目前已被认识和利用的种类外,尚有许多因缺乏研究而未被人所知的食用菌,利用率仅为10%,可见云南省食用菌的开发尚有较大的潜力,云南是“植物王国”的同时也应打造成“食用菌王国”。     云南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核心地带,是云南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区域。以食用菌产业化为契机来提升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能够更快促进云南省在东南亚区域的经济发展,使云南转变成为国际经济区域合作的前沿。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在云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的一些非公经济企业抓住食用菌的市场机遇,积极投资创业,勇敢承担风险,走野生食用菌保鲜、深加工和栽培珍稀食用菌建立基地的路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并渗透到餐饮业的经营体系。另一方面,企业以国内食用菌市场为主导,主动开拓国外市场,形成国内市场辐射国外市场的销售网络,在取得明显实效的基础上,由单一品种松茸出口向多品种食用菌出口并带动餐饮业发展。     自1986年以来,我国食用菌生产发展十分迅速,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总产值在农业经济中仅次于棉、油、果等,超过了茶叶和蚕桑。据1998年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我国人工栽培食用菌总产量达435万吨,产值150亿元人民币,云南省仅为1.82万吨,而福建省达到109.95万吨,这与云南省的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悬殊较大。因此,省政府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及重要性,及时下发了《云南省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化的意见》,对全省食用菌产业统一规划指导,加大了对食用菌开发力度和投资力度。2003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达3.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6%,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46%,出口9563吨,同比增长78%,创汇6576万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松茸出口1042吨,创汇占食用菌出口创汇的65%。     云南省商品价值高、珍贵可口的美味野生食用菌有50多种,分布于全省各地,松茸、牛肝菌、木耳、羊肚菌、块菌、鸡油菌及杂菌等批量出口,进入日本、欧洲及东南亚市场。据初步估计,云南省每年野生食用菌的资源蕴藏量约为1300万吨,而目前云南省每年野生食用菌的产量平均为130万吨,其中松茸、各类杂菌主要出口日本,牛肝菌等主要远销欧美市场,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商机。有关专家认为,云南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已经时机成熟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是云南与东盟国家,乃至欧洲国家项目开发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的一项新的支柱产业。     生产基地与反季节栽培支撑菌产业     云南省的野生食用菌天然生长期是夏、秋季,以前消费者吃菌是季节性的,而现在昆明市场上一年四季都可吃上新鲜菌,这得归功于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在云南的成功和发展。因此,食用菌的栽培成了云南省绿色生物资源的开发项目之一,一些食用菌生产企业走出了出口和餐饮共同发展的路子,以企业的特色和优势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让食用菌飘洋过海大“掏”洋人的腰包。昆明玛斯诺绿色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把食用菌出口与餐饮结合起来创外汇的非公经济企业。该公司经过20年来在食用菌方面的经营、研究和开发,食用菌栽培项目在西部大开发中被昆明市列为生物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在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下,“玛斯诺”已发展成集绿色生物资源研发,野生食用菌生产、加工、冷藏、餐饮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并正在朝着食用菌生产加大出口量和渗透餐饮业创品牌的方向拓展。     该公司总经理李忠义介绍,他们下属的呈贡县野生食用菌栽培基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栽培规模和技术一流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在栽培方法和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目前,“玛斯诺”不仅能进行人工栽培白灵菇,而且还能反季节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白灵菇等品种的其它食用菌。特别是当其它省市因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能生产白灵菇的时候,云南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白灵菇生长的环境优势,使得白灵菇的反季节栽培在云南达到工厂化批量生产。在北方冬季栽培白灵菇需要温室大棚、加温设备,而在云南栽培白灵菇却不需上述设备,节约了成本资金的投入,因此云南省的白灵菇种植更具有区域优势。     玛斯诺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主要依托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已成功栽培白灵菇、杏鲍菇、长根菇、茶树菇、竹荪等珍稀食用菌类,充分利用云南省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优势,依靠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的食用菌研究专家和技术力量,形成了区域化种植白灵菇的生产规模。多年来,为社会提供了技术培训指导和食用菌栽培的实验基地,走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条件。“玛斯诺”先后开发出适销对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野生食用菌产品,在深加工方面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包装,创出了“忠义山珍”牌野生菌等系列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企业生产紧抓质量不放松,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在全国连锁销售并向国外市场拓展,形成了产、供、销、餐饮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玛斯诺公司经营的野生食用菌的干品、保鲜、速冻、冰冻产品已有60多种,成为昆明食用菌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食用菌产品分别销往北京、深圳、上海、香港等30多个城市、地区及日本、意大利、瑞士、法国、德国等国家。     李总经理告诉记者,针对市场食用菌供不应求的现状及企业发展的需要,玛斯诺公司将扩大企业硬件规模,为野生食用菌的栽培、储藏、保鲜、深加工带来便利和质量的有力保证;利用公司已占有的国内外市场优势,以渗入餐饮业搭建起来的市场消费平台,拓展东盟绿色产业市场,随着东盟经济及投资环境的良性发展,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企业发展机遇,是企业响应云南省“走出去”战略的机会。此前,玛斯诺公司已开发出独树一帜的野生食用菌靓汤系列美食品牌并推向广州、深圳、香港等市场,成为消费者品尝野生食用菌的首选。     食用菌产业化亟待发展成支柱产业     云南省食用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大力推动云南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已具备天时、地利、时机成熟的条件,随着云南成为旅游文化大省,大量的游客入滇,但食用菌餐饮文化还停留在一个尚待开发的水平。现在都市人崇尚天然绿色食品消费,打造绿色食品“食”在云南的理念,创建云南的另一个新名片便是食用菌,这将会提升云南的知名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具有实际意义。推动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需要从这些方面开始,云南省亟待建立一个集鲜菇餐饮、观光旅游、交易、购物、技术研发、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贸易区;云南要抓住食用菌栽培的有利条件和商机,加大宣传力度,以企业发展市场为先导,帮助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为云南树立另一个知名品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云南省食用菌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效益是年产4000吨至6000吨野生食用菌产品,其中60%外销,40%针对国内市场。借此条件,利用云南省的地理优势向东盟市场拓展,以食用菌餐饮业为龙头,是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较为现实、经济的第一步策略,3年至5年内可创汇10亿元人民币。     在社会效益方面,因地制宜,农民采摘野生食用菌出售和种植食用菌,带动了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且食用菌的产值是种植粮食作物的10倍。同时,野生食用菌是林业的伴生物,没有林木就没有野生食用菌,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为生态建设作出有益的贡献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对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将成为云南继烤烟之后群众收入的另一项重要经济来源;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符合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大省的要求,使食用菌成为建设“绿色大省”和“经济强省”的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将成为宣传云南的知名载体。但需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加快推动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创新机制和完善措施,在征税、用地、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及扶持,搭建平台指导、帮助企业的食用菌产业发展。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从7-11看如何构建成功的便利店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致富真经:小本创业者怎样做老板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