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女到男儿:中国营销大批判
声讨模糊投资
从男儿莱卡事件,首先我们需要批判的是模糊投资。
谁是模糊投资背后的黑手?导致模糊营销的结果中,两大群体的责任不容逃脱。一是企业决策高层,二是协助企业决策、甚至代理企业决策的外脑机构。
关于企业高层的决策失误,可能原因较多,但关于外脑机构的模糊营销却是有规律可循。细心的企业人只要掌握这些规律,便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营销风险。
简单的说,有两种外脑机构容易导致企业促发“模糊营销”的错误。第一种我们不妨叫他“神仙一把抓”军团。做一个项目,有5种资源,这种机构肯定让你5头并进,岂不知只要抓住主要矛盾,一招就可以划破僵局。因为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化解,更何况有些不痛不痒的次要矛盾可能永远也不会给企业造成较大影响,何必在各种环节中纠缠不清。外脑之所以各种方子一把抓,就是对单项的营销方法不自信。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那种户外、报纸、电视一起上的营销方案早已是十年前的稚嫩表现,可怕的是在当下,这种“神仙一把抓”的大师还到处都有。建议企业如果发现大师们的“营销方子”比较多元的时候,不妨帮他理一理,以免浪费彼此资源。
第二种叫“榔头军团”。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卓别林有一段戏剧情节就是,卓别林拿着扳手到处“拧螺丝”,不管拧的是螺丝,还是扭到猪耳朵。目前,这样拿着扳手到处牛螺丝的营销外脑也不在少数。很多久负盛名的机构已经习惯了旧有模式,就不敢自拔。
有的机构,创始人系美术出身,就把大平面当成大策略来买,而且美其名曰“品牌顾问”;有的机构就是依赖单纯传播过日子,说到通路、公关,一连茫然。如何甄别这样的机构?方法很简单,把该机构所作的案子一并要过来,你会发现为你“度身定做”的行销计划的确“师出同门”。
本不该声讨业内的种种劣迹,但是,如果不严厉揭发,不严格自律,如何避免更多的模糊营销!
声讨模糊公关
曾几何时,一本《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书特别火。买回来一看,从头到尾都是对广告的控诉与对公关的褒扬。但至于公关如何第一,只字未提,令人索然。但近几年公关公司的兴起,俨然成为一种小趋势。
我们不否认公关行销的积极意义。但对于公关行销所带来的“模糊营销”却要严厉控诉。除去专业的公关行销机构不谈,单是不专业的公关行销阵营中就有两股势力有待留心。一种我们姑且称之为“大D”型。大D是杜琪锋电影《黑社会》中的人物,是黑社会和联盛在荃湾地区的领导人。此人的作风只能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大”。 派头大、声势大、说话声音大,其实内心极度空虚。在公关行销机构中,大D型的公关公司也为数不少,这类公司在冯小刚的《大腕》中也有形象写照:做地产就要做最大的,整一个老外作门卫,无论有事没事,见谁都说一句“Can I help You ? ”一口正宗的伦敦腔……这类大D类行销公司的风格就是,喜欢搞大,但是你要是追问搞大的具体效应,能否达到良性的投入产出与远线回报,大D同志保准头大。
另一股势力应该叫做不良转业型。这股势力拟或来自媒介广告公司,拟或来自其他。公关行销理念积淀薄弱,经验不足,以为公关就是简单的大台唱戏、发稿收钱。
总之,公关虽好,实效重要,但愿我们的公关行销业能够真正“雄起”!
声讨模糊媒介
导致模糊营销的恶果中,模糊媒介似乎已经浪费了不少企业的不少银子。身边几个例子就能看到模糊媒介给企业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