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商务指南 >> 商贸知识

我国外贸体制应实现三大转变


[  中国企业战备传播网    更新时间:2006/7/21  ]    ★★★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2004年,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今年以来,随着纺织品一体化如期实施,欧盟国家、美国等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正因如此,很有必要研究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像我国这样的转轨国家的外贸体制改革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应该怎样进行改革,才能解决以前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才能促进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取得巨大发展:外贸总额从1978年的206.3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1547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3位;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跃至2004年的70%。外贸规模扩大和外贸依存度上升表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提高,经济增长受国际市场贸易的影响增大,而且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2004年,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今年以来,随着纺织品一体化如期实施,欧盟国家、美国等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正因如此,很有必要研究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像我国这样的转轨国家的外贸体制改革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应该怎样进行改革,才能解决以前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才能促进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当前我国外贸

  面临的新环境和新特点

  (一)国际贸易环境出现新变化和新趋势

  1.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的周期,国际贸易有望进一步增加。自2001年起,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开始步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国际贸易总体处于一个回升阶段。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基于区域一体化合作上的贸易正在不断扩大,跨区域贸易协定发展迅速,其中跨区域的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日益明显。

  3.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对世界贸易的推动和控制作用日益加强。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

  4.科技进步加速,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换代的趋势明显,国际贸易的科技含量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

  (二)国际贸易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当前,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

  2.国际贸易方式处在变革中。首先是贸易电子信息化程度加快,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其次是政府对贸易发展的管理和干预愈加明显。有关国家和各区域经济集团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考虑,为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排斥,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

  3.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转移关系日益密切,后者正成为推动前者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市场、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重组和流动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提速,使得国际贸易活动空间增大。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对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有利于外贸体制改革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接轨。

  首先是我国政府管理外贸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将受到规范和制约,需应对新形势下的贸易环境,转变观念,作出相应调整,促进政府采取措施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创造一个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竞争环境。其次,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服务业贸易的增加,对政府监管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带来新课题,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任务更加突出。第三是随着贸易区域一体化、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规则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我国当前的外贸体制有利于我国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利益。

  2.有利于我国内部经济结构和产业优化升级。国际竞争的压力将促使我国企业进一步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提供的机遇,推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负面影响: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和新贸易壁垒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外贸每年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而且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这必然挤占别国的市场,给外国相关产业造成新的压力,客观上会造成我国与外国贸易摩擦增多。与以前相比,我国遇到的贸易摩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以前的摩擦是关税、配额许可证,现在则表现为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及劳工和社会标准。特别是以技术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愈加严重,一些国家频频利用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绿色壁垒等手段对我国商品进口设限,我国商品受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案例不断增多,它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最大障碍。

  新贸易壁垒的到来,反映了我国外贸体制存在的弊端:一是我国出口迅猛增加,但出口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且多为最终产品;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便宜,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值的局面,产品的升级换代缓慢,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价格偏低,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容易造成倾销的错觉,引发国际经济摩擦。二是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存在对我国贸易的歧视性因素,使得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贸易的技术性手段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很容易导致其贸易政策工具对我国的滥用。

  可以预见,新贸易壁垒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上的主流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冲击将更大,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最大障碍。

  当前我国外贸体制应实现的转变

  (一)外贸体制改革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1.对外依存度(包括进口和出口依存度)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近5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以每年至少10%的速度逐年提高。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第一,出口依存度结构上的不平衡增大了风险。目前我国对外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增大了对这些国家市场的依赖度,从而可能使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出口依存度在产品上的不平衡使少数产品的生产增大了风险。我国出口产品集中于低端产品,而且依存度还很高,如纺织服装产品,使这一产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特别强,而且很容易被许多国家所替代;第三,出口渠道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掌握,使我国缺乏出口发展的主动权,一旦政治原因导致跨国公司策略的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会造成严重的冲击;第四,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增加了“中国威胁论”的市场,不利于我国的和平崛起。

  另外,过高的进口依存度会增大国内产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国内就业压力和国内一些企业的经营困难;而且,我国主要是对技术装备的进口依存度较高,这使我国的工业现代化与技术进步存在着较强的对外依赖性,存在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进行控制的风险。

  2.外贸市场化与政府职能定位问题。我国许多外贸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正向股份制转化,创汇已不再是企业的首要目标,追求高效益、高利润、低风险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日益减少,但在外贸领域政府职能的转变依然尚未完成,这表现在:宏观管理还没有转到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上来;对进口的行政性管理过多、过严;国家对外贸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汇率、关税改革还没有到位。我国市场化的外贸制度不能照搬西方模式,我们需要在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限的政府干预,根据产业与贸易发展的特点适时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政府在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的同时,宏观管理要转移到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的轨道上来。

  (二)外贸体制应有三大转变

  1.转变传统的追求贸易顺差的观念,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首先,贸易顺差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其次,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第三,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第四,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反,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第三,逆差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2.转变原来的“出口导向”外贸战略,转向贸易平衡,由关注出口额转向提高生产率、促进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贸易导向战略。原来很多学者认为,借鉴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出口导向战略将是我国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再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得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出口导向贸易政策取向在我国逐步固化。这种“重出口轻进口”的政策导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实际上,分析过去10年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成功经验将发现,不单纯是出口,而是出口与进口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出口带来了需求;而进口推动了技术引进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甚至比出口还大。如进口石油、铁矿石、钢材、机电设备等,作为初始投入的一部分从供给层面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

  当然,从长期趋势来看,国家利益的实现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进出口贸易的动态平衡。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状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各方面因素,一个基本平衡的贸易差额也应该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因此,我国外经贸战略应由传统的出口导向转向贸易平衡,由关注出口额转向提高生产率、促进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贸易导向战略。

  3.转变原来的外贸增长方式,做到外贸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并举,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使得贸易对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综观过去外贸增长方式,存在着“四大不够协调”和“四个不可持续”:速度与效益不够协调、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不够协调、贸易和产业不够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外贸不够协调;贸易摩擦增多不可持续、低成本不可持续、高资源消耗不可持续和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可持续。

  在当前我国外贸从数量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二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长国内产业链条、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由“候鸟经济”转变为“榕树经济”,增强对国内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三是促进国际营销能力的提升,培养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把握市场主动权。四是促进行业协调,制止进口和出口中的恶性竞争,特别是在资源进口中要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资源供应基地。五是促进两个市场的衔接与互补,增加国内急需的产品进口。既要注重进口资源、能源、技术,也要坚决控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品出口。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如何促进门店执行合同条款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中加贸易的五个小窍门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