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管理 >> 品牌管理创新

献给那些最具创新远见的思想者


[  中国管理传播网    更新时间:2006/7/13  ]    ★★★
    这是一个供那些最有远见的企业家和专家迸发思想火花的舞台,既有对现实的解读,也有对未来的探索,其目标是寻求未来企业的决胜之道

  2006年6月13日,北京郡王府议事厅,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沙龙——探索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既没有急功近利的争论,也不是对未来泛泛而谈的预测,这是一次现实与未来并举的思想碰撞,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与制造行业的企业精英汇聚一堂,他们只谈论一个话题:创新。

  这场沙龙揭开了第三届GIO(GlobalInnovationOutlook全球创新展望)在中国的序幕,一个只属于最具创新思想者的舞台,一场探索中国企业未来之路的观点碰撞。

  什么是GIO?

  2004年,全球首届GIO由蓝色巨人IBM领导发起,从而搭建了一个最为特殊的舞台,它属于全世界令人关注的思想者——无论是纯粹的思维发散者还是实用主义者,它都是一个开放、坦诚、自由发挥的舞台。

  “GIO是探讨不断变化的创新特性的全球性论坛。GIO研究在技术、商业和社会结合处显现的商机。它采用开放式、多学科的方法,旨在发现那些用传统方法无法发现的思想和远见。”这是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帕米萨诺(SamuelJ.Palmisano)在写给所有参会者的信中对GIO的解释,直接表明了GIO的宗旨:找到目前遭遇的问题,发掘未来的创新思路。尽管GIO是一种展望性质的论坛,但是与其说这是对未来的预测,不如说是在寻求思想的火花,触发个人、企业和世界的深远变革。

  GIO同时也标志着IBM的一个全新发展领域。在此之前,IBM仅只在内部对商业和技术领域的新兴潮流进行预测。随着2004年“全球创新展望”的开幕,IBM首次对外开放,将来自企业、公共机构、学术机关、公民团体、风险资本界以及其他重要支持团体的思想领袖纳入了这一预测过程。

  GIO的宗旨是寻找一种全新的解决之道,各行各业的专家和企业家带着自己的观点,通过一个更广泛对话,接受挑战、审视、拓展和改善,将他们最好的创意汇集。这些荟萃的观点对于世界各地的个人、企业和机构都有着同样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创新饕餮盛宴,GIO邀请全球的精英参加,在2005年第二届全球创新展望论坛(GIO2.0)上,就有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178个组织的248名思想领袖齐聚,举行了15次“深潜式”会议,其影响力和权威性可见一斑。

  今年是第三届GIO,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GIO,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前两届GIO并没有针对中国的沙龙或者论坛;另一个原因是GIO本身是一个私密性比较强的精英聚会,它没有面向媒体开放、炒作,所以一般人对此知之甚少。

  GIO关注什么话题?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与工具和技术无关。”这是IBM公司即将出版的《全球创新展望》一书的开篇语。GIO同样也对创新本身的性质及其深沉的变革之道展开了研究。

  事实上,2004年所举行的首届GIO论坛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创新不再是有待寻求实际用途的发明创造,也不再是孤独天才暴风骤雨似地席卷世界,创新正变得越来越近,我们需要把握未来的创新趋势。

  GIO所讨论的话题并非是那是细小的问题,相比之下,GIO更加关注那些全球性的挑战,不仅每个行业,甚至每个国家、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

  这使得GIO的话题变得更具普遍性,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是要用创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例如,在2004年第一届的GIO论坛上,与会的嘉宾讨论了全球化、多学科化以及协作化与开放化。它所说的全球化是网络技术和开放标准的普及正在打破地域和通道的樊篱,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创新经济之中。多学科化,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创新也需要集合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才和专业知识。协作化与开放化,讨论的是创新的成果越来越多地产生于以全新整合方式相互合作的人群。在这种协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观念也正在被重新审视。那些将知识产权视为可投资和利用的“资本”,而不是被拥有和保护的“财产”的企业将更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

  在开始举办第二届GIO论坛之时,最大的问题当然就是“我们要探求什么?”首届GIO论坛在医疗保健、政府及所谓的“工作与生活”领域产生了许多答案、问题、分歧和建议。由于这些领域的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变,一些项目仍然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所以,IBM决定在第二届GIO关注一些新的领域。

  一项调查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近90%的创新合作伙伴指出那些与环境和能源相关的问题能从GIO式调查中受益匪浅。同时还希望要考虑全球变暖、人口压力等问题,最后还要关注环境问题,以及近期技术和商业创新的可能性。

  受这种思路的指引,第二届GIO讨论的也是三个话题:企业的未来、交通运输、环境。

  企业的未来。如果说工业时代正在让位于知识时代,那么,这个时代的商业机构又有些什么新的基础结构和组织原则呢?这些原则又如何影响到现有的企业和竞争领域呢?这对于管理学科及目前的研发工作又意味着什么?类似“雇员”、“雇佣”乃至长期以来被视为“大公司”同义词的“企业”等基础名词是否会出现新的含义,甚至变得落伍了呢?

  交通运输。如果说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也许甚至包括我们的基因构成——都有着自由运动的需求和渴望,那么,21世纪的科技是否能改善我们的机动性呢?如果是,我们又该如何在迅速改进的长途旅行与大都市日益紧迫的交通压力之间寻求平衡呢?今天的城市规划者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新挑战?我们又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维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全面的环境健康呢?

  环境。如果首届GIO论坛的假定之一是商业世界与人类社会的不可分离性及随之而来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商业世界与自然环境——乃至整个地球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在私营和公共部门,哪些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最有可能产生创新?如果这些众所周知的环境问题最终变为现实,我们又有什么管理对策?

  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GIO讨论的范围并非只限于企业之中,它力求在一个全方位的环境中,寻找企业、个人乃至国家可能遇到的挑战。

  GIO在中国如何落地?

  今年是GIO第一次采取在各个国家独自举办沙龙和论坛的形式,参加了全部三届GIO的IBM大中华区企业策划与传播部总监周忄意对第一场沙龙的总结是:“这是第一次在北京结合所有中国的专家用普通话来完成所有的讨论。”这个总结精辟说明了本次GIO沙龙的特点,中国的企业家和专家,一起探讨中国领域内最具特色的问题。

  今年不仅是GIO第一次以分论坛的形式在中国举行,而且也是IBM第一次联合媒体共同举办GIO。对创新的关注成为了IBM和《新智囊》合作的基础。

  从2004年开始,IBM就开始逐渐由过去定位IT企业开始向一家创新公司转变,帕米萨诺甚至认为在5-10年之后,如果要形容IBM就应该是一家创新的公司。2004年,IBM先是重新提出了创新的概念,2005年又提出了创新的三个领域,今年再次提出了创新的6个方面,一步步将创新系统化。

  与此同时,今年《新智囊》将杂志定位于“21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是已故管理大师德鲁克临终时留下的一个问题,其核心问题是企业将遇到什么样的变革,比如知识员工的管理、全球性的竞争等等,以及遇到这些问题的企业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适应这种变革。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新智囊》在今年新开设了“创新100”栏目,其目标就是在新的环境中发掘那些新的思路。

  对于创新,《新智囊》和IBM有着共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在21世纪,创新不仅仅是个名词,更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它可能是市场导向,可能是经济模型,也可能是你的生活方式。创新已经渗透到商业的方方面面,决定着发展的成功与失败。创新虽然源于创造力和灵感,但决不仅仅等同于创造力和灵感,只有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发明创造才能叫做创新。

  正是基于以上的共识,《新智囊》与IBM很融洽地达成了共同举办今年在中国的GIO。

  思想的盛宴

  今年GIO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关注当地经济的特点,根据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角色与定位,我们将GIO在中国分成了“2+1”的模式:两场沙龙和一场论坛。

  两场沙龙分别是“探索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和“寻找中国企业在服务经济中的角色”,一场论坛是“从制造到创造——GIO在中国”。

  设定这三个主题的原因一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过去的十年间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在中国制造业兴盛的背后却是不堪入目的数据,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大部分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层,获得的利润率不足产品价值的5%,在未来中国制造业将面临着要么转型、要么向高端发展的生死抉择;其次,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来看,服务业将是未来经济的主导产业,对于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中国来说,在全球服务产业的链条中,中国的定位该是什么?最后的论坛将是对前两场沙龙的一次总结和更大范围的讨论,论坛会根据两场沙龙讨论出来的问题和思路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作出新的讨论。

  GIO不是一个寻求共同认识的大会,在这个舞台上,需要的不仅是共识,更需要广泛的意见,甚至是对立的观点。所以在邀请参会嘉宾方面,IBM和《新智囊》也是力求每位参会嘉宾都具有相对独特的视角。

  例如在第一场“探索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沙龙中,专家方面,我们做了如下的邀请:NGO(非政府机构)的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柏东海先生,柏东海所在部门12年来一直负责《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的编辑和“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的具体筹办工作。柏东海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办公室主任、兼任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多次亲自主持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的审定工作。

  经济学家: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晓先生,他作为国内较早预测和分析“中国是世界工厂”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势的专家之一,其对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有深入研究。

  独立专家: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袁岳先生,基于对各行业长期的调研,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方面对于创新有独到的理解。

  高校代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教授、博导王以华女士,她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咨询、企业战略治理、企业成长与组织文化变革、组织适应能力与免疫能力、知识型组织的核心能力建设、跨文化管理与沟通等,尤其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

  行业分析师: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先生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先生。于扬拥有多年的TMT产业的研究经验,是业内知名的演讲家、观察家和管理者,为业界公认的权威第三方行业分析机构的CEO;贾新光从1978年开始在北京汽车工业公司搞政策研究,1994年调到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搞市场研究,1998年调到机械部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近30年的行业研究经验使得贾新光成为“汽车界绕不过去的人”。

  来自主办方的专家:IBM大中华地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先生和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合伙人毕艾伦先生。叶天正堪称IBM的“智囊”。近年来,叶天正更将其对生产企业之了解推广至大小型企业管理和信息运用,其研究范畴包括产销运作之优化、企业信息系统之架构及整合、网络应用、企业流程分析及模拟、合作管理计划技术等解决方案;毕艾伦拥有超过15年的战略咨询和行业经验,其中包括10年时间在大中华地区作为跨行业的资深战略咨询顾问,通过与高科技、电信、制造业和消费品等行业亚洲和外国高管的咨询关系,毕艾伦对亚洲的业务及管理实践有着很深的见解。

  以上8位专家在各自研究领域内,对中国制造行业的格局、战略、环境、社会、人才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各自的观点。

  在企业方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先生、雅戈尔集团副总裁韩永生先生、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为峰先生、格兰仕集团总裁特别代表朱宇先生、NEC(中国)公司副总裁曹来京先生5位嘉宾,这5位嘉宾来自不同的行业,却都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制造行业的代表,在会上他们从各自企业的立场,阐述了不同的观点,更加全面地对未来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剖析。

  本次沙龙进行了形式的创新。在讨论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家和企业嘉宾观点,除了采用一起讨论的形式,还进行了三场分组讨论,分别从“人”——人才的培养、“地”——创新的基础、“天”——未来的走势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由每组的专家汇总,在沙龙上进行探讨。

  本次沙龙采用了双主持的形式,由IBM公关部大中华区企业策划传播部总监周忆女士和智囊传媒总裁傅强先生担任。两人分别从主办企业和公众传媒的立场,提出各自的问题,使得沙龙在讨论宽度和视角上都与众不同。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公关的突破与创新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品牌再造的运行模式分析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