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管理 >> 品牌管理趋势

制造业升级之路之四:基础是“地”


[  新智囊    更新时间:2006/7/13  ]    ★★★


  第二方面:基础是“地”

  有人形容中国制造业是“三不强”:企业不强、技术不强、产品不强。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什么让我们的制造业如此羸弱?

  中国制造业如何强化核心技术的开发,大力发展自有知识产权,提升品牌竞争力,改变生产方式,降低创新的社会成本,降低污染以及能源的消耗?

  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随之而来的社会和政策的问题?中国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如何能够解决隐私、盗版、知识产权和全球贸易这些问题?

  怎么才能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创新是有风险的,其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创新环境的建设,包括政策、法律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生态环境,产品创新就会成为一种奢谈。

  企业创新需要适合的“土壤”,需要内部系统的支撑,同样也需要外部环境的辅助,那么未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基础?

  视点:忘掉专利、实验室和研发部门

  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的热点话题,随着对过去的一些做法的否定,中国社会和企业界对于创新给予了更高的认识,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是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企业对于创新想得太多,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创新。

  与会者对于企业创新提出简单明了的解释。赵晓认为,中国企业里面有的叫技术革新,其实技术革新也是创新,这些年叫改革开放,改革也是创新,现在换了个词叫创新,并不意味着这是横空出世的,我们创新的过程是早就有了的,特别是现在把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也标志着国家在创新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不断升华。

  雅戈尔集团副总裁韩永生认为创新就是制造社会需求。他认为现在稀缺的资源推动着社会进步,而当今稀缺的就是很少的物品,所以就像德鲁克所说的,创新就是创新客户。所以,社会的本质是稀缺,而创新本质是创造稀缺。

  在全球制造业占有一席之地的格兰仕CEO代表朱宇非常同意韩永生的看法。他列举了格兰仕自身的发展实例以证明这个观点。在格兰仕发展的初期,目标就是把微波炉的价格降下来,格兰仕将当时市场上2000多块钱的微波炉中有很多功能都舍去,可以说没有一点技术创新的东西在里面,但是格兰士把2000多块钱的微波炉降到了200多,使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模式创新,但是这一举动确保了格兰士在中国的地位,也奠定了日后格兰仕微波炉称霸全球的基础。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为峰建议,中国的制造业不要局限在研发投入、专利上,而是更要注重商业模式上的突破。以远大为例,尽管公司拥有全行业最多的专利技术,但是让企业保持领先却是企业在战略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如今,远大已经摆脱了单一制造、销售的模式,而变成一家向客户提供冷和热的企业。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远大中央空调占据了高端的位置,摆脱了竞争对手的纠缠。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柏东海也根据多年调查的实际经验告诫中国制造企业,不要仅仅考虑技术上面的创新,同时不能忽略管理创新,因为没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很难实现。此外,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这些都需要有效的管理来实现。

  视点:单个出击

  中国有没有创新的企业?回答是肯定的,而且不乏这样的企业。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创新方面一直落后?

  与会者认为,由于中国企业在创新上相对独立,导致只有创新的企业,而没有创新的行业。

  徐和谊认为这一问题在汽车行业显得更加突出。他认为不能把企业创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振兴一古脑地全推给主机厂完事。实际上汽车主机厂承担不了这么重的历史责任,这是个大课题,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的良性互动,更包括了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于是这就涉及到了汽车产业结构的问题。

  “坦诚地讲,我国一些地区,甚至相当一些地区的汽车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以汽车主机厂为产业结构这盘棋上的棋子的。这是一种缺乏战略远见的模式。”徐和谊认为,这种产业结构一是形成在市场上自己打自己的无序竞争,二是分散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三是形不成行业创新的大战略思维,更形不成地域性的产业集群。

  零点调查公司总裁袁岳认为,过去把创新定义为在某一个环节中搞独立创新,这基本上是不成立的。因为没有一个链条完全是搞独立创新,袁岳觉得独立创新是不能成立的,只能在小技术中有点成绩,从国家技术体系来说更是不能成立的。

  徐和谊提出一个建议,作为一个地区汽车行业的创新整合,主要要把分散的资源集约成三大平台,即汽车金融平台、产品制造平台、零部件支持平台。而产品的创新、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自主研发形成的自主品牌则贯穿于这三大平台运行之始终。徐和谊认为,单就企业实力来讲,对于一汽、上汽、二汽、北汽这样大型的国内汽车集团企业,在可见的时段内进入世界汽车巨头企业的第二梯队,乃至第一梯队,是可以持乐观态度的。然而能不能造就出中国版的米其林、中国版的江森、中国版的荻原,这些才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而这正是中国汽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瓶颈问题。

  与会者认为企业间和行业间的协作非常必要,同时认为创新成果的大小跟最终产品的话语权有关。比如说,一个企业的产品是自主品牌,就有一个代表最终用户的发言权,尤其达到一定规模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在这个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就会加大,因为其他的企业要想通过合作获得部分市场。中国的市场空间如果加上最终产品的话语权,将为中国一些企业的创新提供很好的机会。

  视点:改变生态圈

  谁是中国制造业创新的代表?海尔、联想、华为?这些企业的确是,但是感觉又不那么突出。原因是什么?

  与会者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创新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王以华的观点是任何一个产业链中都应该有一个盟主,由这个盟主去整合产业链,盟主应该是以差异化创造竞争优势,真正为客户创造需求,促使整个社会更和谐。

  随着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积累创新逐渐转变为激进创新。那么,什么才是“足够好”、“能成功”的发明呢?创新的类型不同,面临的风险和回报不同,各大部门投入的时间和财力、对创新成果的衡量也不尽相同。例如,世界最小的计算电路从产品的孕育到成熟共花费了相关人员15年的时间,其中的财力、精力的投入也可想而知。除了鼓励各学科、专业及行业间的密切合作以外,创新也越来越着眼于社会个人的需求和期望,真正做到关注社会。

  王以华认为创新有两种:一类是功利的创新,一类是公益的创新。一个创新者处于产业龙头地位的时候,做真正的公益创新是不容易的,所以,创新是充满冲突的,只有揭开创新本质目的以后才能在各种各样创新活动之间找到平衡,甚至有些创新是具有破坏性的。

  一个领先企业应该考虑是否真正为企业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与会者认为中国的企业家、CEO考虑的层面需要再高一点,一方面考虑自己的企业,另一方面考虑整个社会生态,可能这个时候创新才会比较平衡。所以,应该从技术钻研、商业领导以及社会回馈三个高度来看待创新。

  创新具有风险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中国企业的最大的创新风险同样来自于外部,尽管中央已经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规划,但是这个政策是否能真正在地方落实还是一个未知数。赵晓认为,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考虑的是在任期内能不能作出政绩,这一点很容易导致急功近利或者惧怕风险的情绪,结果很可能是要么创新过度,要么碌碌无为。

  此外,对于政策的稳定性也是一个焦点问题。今天国家很强调创新,昨天强调出口,明天强调什么?谁也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创新的风险。

  视点:专利也会遏制创新

  我们都知道专利竞争往往是国际间企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它既是企业的进攻手段,也能从长远的利益出发,阻止竞争对手的攻击。正所谓“产品未动、专利先行”,这已成为跨国公司谙熟的竞争战略。

  在IBM看来,专利的目标就是用来激励更多的创新。然而专利在保护创新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美国的专利系统、专利的质量日益成为了高科技产业中令人关注的问题。专利已经成为多起诉讼的导火索,而且出现了大量知识产权许可公司。“现在一些公司企图专门申请那些本身就不具备新颖性的技术,他们不打算利用这些技术,而仅仅希望能够通过专利收取许可费。”

  对此,与会者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专利质量,只有专利的质量非常高,才能有利于创新、服务于大众,如果专利质量很低的话反而会遏制创新,“专利应当只授予那些真正有创新意识的理念。”

  目前,IBM对知识产权态度上更重要的转折就是不再将其视为纯粹的私人财产,而是呼吁大家将自己的知识产权与外部社区共享。在IBM看来,知识产权人之间进行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IBM认为,知识产权人应该注意怎样在保护知识产权与开放合作之间作出平衡。如果一家企业希望在10年之后保持成功,他就应当加入到开放知识产权的文化之中。

  视点:300%的速度从何而来

  制造业仍然是信息化投入最大的产业。据预测,2006年制造行业管理软件投资将仍然位居各行业之首,制造业信息化仍然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点。在全球制造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促使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企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业信息在经历了萌芽、成长阶段后,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正朝着集成化、协同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集成化主要体现在企业资源的集成应用;企业内部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的互连互通;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的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目前,制造业正在从重点关注产品设计制造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从进行企业内业务集成向跨地区、跨企业、跨国界的全球业务的集成发展。

  协同化是当今制造行业在全球制造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协同化使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协作和资源配置的环境中,实现制造业产业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使企业能够优化配置全球制造资源。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服务化是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主要应用对象为中小企业。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采用一对多的服务方式,提供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服务,支持企业的业务过程,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和业务集成,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化应用和实施模式。

  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诸如计算机、因特网等新兴技术正在以高于以往200%到300%的加速度迅速完成商业成果的转化。与会者、特别是企业的嘉宾认为信息化仍然将是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和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制造业升级之路之五:大道通“天”...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制造业升级之路之三:谋事在“人”...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