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管理 >> 品牌管理警钟

堪忧的“内生主体缺位”


[ 叶檀 《中国企业家》    更新时间:2006/5/17  ]    ★★★
    有不靠内生经济主体的发展、不建立公平的竞争规则而发展出现代市场经济的例子吗?

    近日,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蒋定之等官员屡屡声明,在中国的银行业改革中,并未歧视内资民资,称“银监会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银行业重组改造;但对于新设机构,监管当局则持审慎态度”。

    银行业歧视民资的现象并不是举出民生银行与浙商银行这两个民资持股比例高达50%以上的特例就能推翻的,更重要的根据在于,在我们的制度安排与国有银行改革的预设门槛中,民资是否获得了公平竞争的地位。从目前占我国金融领域大半壁江山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参股者的资格要求,以及银监会年初颁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在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审慎性条款中,对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给予特殊关照,由这一系列制度设置来看,对于民资有显而易见的歧视。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在内生的民资市场主体规模小、资金少、劣迹多、控制难等种种约束条件下,面临开放大限的国有金融机构寻找合作伙伴,只能眼光向外。在市场经济的开放条件下,当内生主体不足时,必然会由其它资金与市场主体前来“填空”。另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与狼共舞,也必然挑选适应市场狼群规则的舞伴,否则,其身份认同大成问题。

    但由此引出了极大争议,即中国是否会丧失金融主导权,而在眼前及以后的交易中是否会处处受人挟制?

    这样的疑问并非无因。将眼光向外的逻辑推到极致,必然推导出经济无国界这样“世界大一统”的结论来。果然,有投行家撰写大作《英国投资银行消亡的启示》,以数家英国投行被欧美收购的例子,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一定要有中国人控制的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吗?如果没有,会有什么后果?难道外国公司会不让中国国民开户、上市或者转账吗?不少人似乎还有这样莫名的畏惧:如果外国银行在中国太多,可能会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不让中国国民提款,或者不给中国人贷款,此所谓‘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担心难道不是很天真吗?”

    看来美国国会很天真,他们以政治风险为由否决了迪拜世界港口公司收购美国六个港口的计划,他们也以同样的理由否决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计划。

    对于内生市场主体的保护,并不必然带来闭关锁国这一结论,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与惟一对应关系。恰恰相反,一个成熟的市场在规则上应对所有竞争主体一视同仁,当然不会在大开中门迎接西装革履的贵宾时,对本国的市场主体嗤之以鼻。笔者并不主张重走英国保守的重商主义老路,因为那样的历史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但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极端,主动压缩内部企业的生存空间,太阿倒持授人以柄。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国的市场上只剩下两大权贵,大型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以及拥有世界市场话语权的国际权贵企业。有谁认为,仅靠这两个贵族就能让我们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建议他们去重温荷兰中世纪后期的市场发展史与美国华尔街的历史。

    这一问题之所以长期引人关注,还因为政策对内外资的区别对待早已溢出个别经济行业,从金融到中石油等大型国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外资的优待体现在税收等基本政策方面。只不过,由于近两年推行的金融机构改革对于经济安全过于重要,而牵扯的利益之大又无其他企业可比,因此成为众矢之敌。

    这些行业杜绝民资进入的理由是什么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初李鸿章倡导官督商办企业时的话,“此等创举,责之民办,而民无此力,责之商办,而商无此权”,“若令商民自为创办,不但招集股份,易生观望,尤恐别滋流弊……应官为督办,庶可涓滴归公,似为目前必不可缓之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官办企业有公益性质,可以成为国家经济栋梁,而商办企业无力无权,不足取信于民,官办企业可以合官商二者之力。这些话是如此耳熟。而这些官办公司一开始就“试行西法”,从会计制度到公司章程,形式上摹仿得可谓道地。政府这番作为,结果就是官办企业与官督商办企业难逃官僚化的结局,成为低效率的代名词,即便凭借垄断地位、税收优惠、不断注资,也难有大发展。

    这还是小事,经济体制官僚化的最大恶果,是民间企业在这些垄断企业的压制下,迟迟无法获得正常的发展环境,并且,主动向行政权力靠拢求得庇护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这就引发了另一个后遗症,即民资企业的弱小与不规范再次成为官方经济的口实,形成了官办抑制民办——民间经济力量弱小——市场由西方公司填空的恶性循环。

    这几乎是官僚经济体制的宿命(类似于淡马锡这样的有独立经营权的公司不在官僚企业之列)。杨小凯的《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一文,记载旅美华人经济学家邹至庄在《中国经济转型》一书的数据,指1952年到1978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几乎没有任何增长,但现代经济部门却仍然在高速扩张,其动力来自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尤其是资本的贡献占了80%以上。这样做的结果是经济丧失了持续发展的、自我扩张的能力,一再靠外界输血,当国内经济承受度有限,而民间经济主体又无法成为替代性主体时,吸引外资几乎成为惟一的选择。

    有不靠内生经济主体的发展、不建立公平的竞争规则而发展出现代市场经济的例子吗?笔者受阅读所限,迄今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管理会不会束缚知识员工的创造力?...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名家指点:正视人力资源管理危机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