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大众热点 >> [专题]焦点新闻

房地产税收黑洞能否消除?


[  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06/3/22  ]    ★★★

  ■本报记者章剑锋

  2005年,国家税务管理系统针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税收检查,有11个省级国税机关和29个省级地税机关参与这项工作。检查结果不久前被署名刊登在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刊物《中国税务》杂志3月刊上。这篇署名文章披露说,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共检查纳税人27738户,其中,有问题的13835户,问题率达到49.88%。

  这次检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一部署,为了更好地掌握房地产业的税收征管状况,许多地方税务机关配合开展了缜密的检查工作,查补和罚款总共超过40个亿。他们通过文章表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款流失严重,数额巨大,该次检查排除罚款和滞纳金不计,查补税款就超过37亿。

  从事财政理论与税收研究的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付伯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欠税或偷税数据,但根据统计,约有90%以上的房地产企业存在涉税问题。她还说,这种现象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消除。

  欠税促成暴利

  在《中国税务》杂志刊出检查结果之前,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公布了他们的最新《欠税公告》,房地产企业在公告中又是“一枝独秀”,所有在列房地产企业的欠税额均超过500万元。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早些时候也公布了2005年第四季度的《欠税公告》,在涉税总额达2.5亿元的1200家企业中,有19家房地产企业欠税,总额达1亿,欠税情况比第三季度有所加剧,第三季度欠税的房地产企业是14家,欠税额是4000多万元。

  现在,因为纳税排名落后而备受责难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再次面临道德考问,《中国税务》杂志的署名文章说,房地产作为一个暴利行业已是不争的事实,行业利润率普遍较高。从全国范围看,一般都能达到15%以上利润率,但他们根据各省数据汇总发现:企业所得税查补收入为146769.35万元,占全行业查补收入39.55%。其中,地税82447.54万元,占其查补税款的27.72%。这一比例与房地产行业税收现状不尽相符。

  他们承认,税收流失情况的确严重,从统计数据分析,该次检查查补的税款占企业申报纳税的5%~15%。以北京为例,全市共有7101户房地产企业,2004年共组织税收129亿元。以8%比例推算,2004年约有10.23亿元税款未申报缴纳,扣除本次检查查补的税款,仍可能有7.5亿元税款流失。

  付伯颖说,税收对任何纳税人而言都是一种负担,房地产或市场个体欠税现象从税收法律关系成立时就已经开始。任何企业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和税负最小化都是一种理性行为,只要存在税收,纳税人就存在避税的主观动机。

  这就产生出一种索链性现象:每个房地产个体纳税人通常借降低经营成本来保证财富快速增长,因此,个体财富的快速增长形成了房地产业的暴利,欠税又成了部分房地产业个体累积利润的惯用手段,严重的欠税情况迅速形成并存在。

  “尽管税收是国家的命脉,‘是政府的奶娘(马克思),’‘但这件礼服却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俾斯麦),’”付伯颖的同事、中国注册税务师李晶副教授说,征税和纳税是一对矛盾体,双方之间的博奕一直存在,也将一直存在下去。

  至少在目前,还看不出避税与反避税的较量可能出现转折或停止,李晶认为。她还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列出一项公式:价格=成本+利润+税收。“税收是价格的重要组成部份,”她解释说,在成本和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税收降低时,利润必然增加。税收作为影响利润水平的重要因素,被许多轻视法律或无视法律的人当作了提高利润率水平的工具。

  税收黑洞来自何方

  在国税总局部署税收检查之前,国家审计署已对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南、四川、甘肃等17个省区、市税源比较集中的35个市进行税收征管专项审计,审计时间跨度半年,重点抽查了788户不同类型企业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以及税收流失情况。结果发现,存在违规涉税问题的企业有532户,占调查企业总数的67.51%,其中有多户房地产企业。

  不过分析人士倾向于认为,造成房地产企业欠税的原因并不单一,有着极复杂的根源性问题。付伯颖说,中国房地产业涉及税种有12项,包括营业、城建、教育、土地、耕地等方面,计税依据交叉。由于税制的复杂性,造成对房地产业的重复征税,从而导致房地产企业试图通过欠税甚至偷税来减轻税负。

  此外,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助长了其欠税或偷税行为。付伯颖说,房地产开发经营前期占用资金、开发周期长,其收益往往体现在中后期,这助长了房地产业纳税人通过延迟纳税或偷逃税占用税款的主观动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开发企业偷漏税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许多房地产企业通过用房屋抵项目工程款、伪造或高估开发成本、隐瞒销售收入等方式来达到欠税或偷税的目的。

  但是付伯颖的同事李晶认为,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部分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不力,存在人为调节收入现象,在完成税收计划的情况下,有税不征、违规缓征,甚至违规退库或利用税款过渡户人为调节收入,客观上使欠税有了生存的土壤。

  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确认了这一点,在审计出来的全部四项主要问题中,有三项与税务部门或地方政府有关。审计发现,税务部门存在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的情况,一些税务部门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税收计划的情况下,人为控制税收入库进度,将税源留在企业。在企业货币资金充足时,税务机关却有税不征或违规批准缓税。

  该报告还透露,在全部35个市中,有19个地区存在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执行以及越权减免税问题,部分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违反国务院规定自行制定税收返还政策。另外,执法不严、征管不力,已成为税收征营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部分税务机关擅自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对企业纳税申报审核不严,更导致了税收流失。

  随后,国家审计署将该报告提交给国务院,建议对欠税行为进行严管重罚,认为处罚不得当或过于轻率,对少数不依法纳税的企业起不到震慑作用,需要严格执法。在此同时,他们认为,要强化监管,在税务系统内建立对税收执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征管是最有力的武器,”李晶说,对于业内要求完善税制的提议,她表示不认同,因为只要交税,纳税人就会将其视为成本,降低税负对于调动纳税人积极性并没有实际意义。她说,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严刑重典,“杀一儆百”,这种手段在规范增值税发票时曾起过很大的作用。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中国涂料市场岂一个“乱”字了得?...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春兰之后又将是谁跌落?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