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商务指南 >> 金融常识

征信体系成本过高 “个人信用库”艰难运行


[ 杨筱 《中国经营报》    更新时间:2006/1/22  ]    ★★★

    就在1月16日央行宣布“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1月正式运行”的同时,一个新的难题也随之产生。征信专家表示,个人征集体系的运作成本很高,协调效果也需要观察。

据称,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尚未实现全国联网,银行之间协调制度仍在制定之中。

    另外,个人及企业征信系统的运作还涉及到法律风险问题,如何在公示“不良记录”的同时避免“负面信息”的影响亦成为运作难题。

  记者获知,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已向国务院办公厅上报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目前该方案正在讨论之中。《征信管理暂行条例》也几易其稿,一些难点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过度负债”难获信贷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运行被认为是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自建立至今,金融机构依据“不良记录”共拒绝3万余笔、近1900亿元企业和个人贷款申请。

  据了解,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开启了5.2万个查询用户终端,在提高审 贷效率,方便广大群众借贷,防止不良贷款,防止个人过度负债以及根据信用风险确定利率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企业征信系统目前共收录借款企业452万户,人民币贷款余额17.36万亿元,约占全国金融结构贷款余额的90%。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到3.4亿人。截至2005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97.5%。金融机构通过个人征信系统查询的次数,已经从2005年初的每日1000笔左右,猛增至目前的每日12万笔。

  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将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贷前审查的固定程序了。通过这个系统库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笔贷款的风险性。一些信用记录不良的客户,即使资产状况良好,我们也可能会拒绝。”

  信用资源整合尚需时日

  记者了解到,由于一些企业和个人信用缺失比较严重,全国每年因各种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多亿元。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仅仅是我国正在推行的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工作的一部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需要快步前行。

  目前,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向国务院办公厅上报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征信管理暂行条例》也几易其稿,此条例尚在讨论之中。而对于搭建全社会征信体系的具体工作也大有进展。主管部门计划在已经建成的央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上,扩充库容,容纳更多的信用信息,以整合形成全国联合征信服务体系的数据库平台。

  央行征信局助理巡视员梁明高透露,将要扩充的内容包括,收录企业和个人基本身份信息、企业的产品质量记录、民事案件强制执行信息、监察部的党纪政纪处分记录、缴纳各类社会保障费用和住房公积金信息、已公告的欠税信息、缴纳电信等公共事业费用信息、个人学历信息以及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对公众利益额影响较大的特殊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信息。同时,全国已经有重庆在内的多个省市加紧建立各自的相关信用系统,以期尽快与全国的数据库联网。

  但是,某省工商系统人士也表示了担忧,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属于金融系统的信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仅在人民银行内筹建尚需数年之久。而将社会保障、税务、教育等等信息纳入其中,涉及到部门更为繁多,一些领域的自身系统内尚未实现全国联网;同时,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还需要观察,运作成本费用会很高。因此,大范围的信用资源整合仍需时日。

  “负面记录”期限未有规定

  除运作成本过高外,个人信用体系在操作层面亦存在种种难题,比如“不良记录”的范围和保留期限等问题。

  梁明高表示,对于不良信用记录所包括的范围和保留的时间,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规定。但是,在国外,一般负面记录保留7年,破产记录保留10年。但是,即使我国也采用7年的年限,并不意味着企业或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被“归零”,而是被纳入历史档案中,特定时期需要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分析时,相关信息仍然可以调出。

  专家提示说,拥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而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将很难获得新的贷款,即使获得贷款,贷款利率也是较高的上浮利率。企业和个人应该对自身的信用建设予以重视。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14万亿高储蓄给了什么特别启示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你来玩我赚钱 沪商备战春节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