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业界 >> [专题]焦点新闻

“2005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揭晓


[  腾讯    更新时间:2006/1/10  ]    ★★★

    2005年1月9日,“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盛大举行,同时举办“资本影响力:交融·和谐·共赢”主题峰会。


2005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名单

    ·获奖企业:西门子公司 

    西门子公司在2005年影响力综合评价排名中小降一位,列第十三。其外部形象和内部管理的表现较为均衡,比较突出的是公司形象和企业文化,在分项指标得分排行榜上均排在第十名,其它指标则全部在前十名以外。从自身各项指标的评价得分来看,其影响力依然更多来自于产品形象和公司形象方面的表现,领导力方面得到的中国公众的认可较少。值得注意的是,西门子产品形象的评价得分正在呈下跌趋势。相反,在危机管理上得到的认同度有所上升。

    ·获奖企业:宝马公司

    伴随宝马公司中国战略的深入,2005年它取代了大众汽车,代表欧洲汽车行业位列影响力综合排行榜的第十六。其内外部表现也比较均衡,其中市场竞争力和领导力最为突出,均排在所有跨国企业的第十名。从自身评价得分来看,宝马影响力的提升主要来自公司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进步。而在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方面得到的中国公众的评价相对较低。

    ·获奖企业:耐克公司 

     耐克公司在2005年排名第二十,这主要依靠其外部形象的良好表现,特别是在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方面的突飞猛进,在所有跨国企业中均占据第十五。从自身角度看,耐克的内部管理还应进一步加强。

    ·获奖企业:美国友邦公司  

     美国友邦公司也是新入围影响力综合排名前二十位的跨国企业,占据第十九名的位置。其外部形象与内部管理的表现较为均衡,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也比较接近。

    ·获奖企业:雀巢公司 

     雀巢公司在2005年处在危机中心而使得其相关信息成为公众的焦点,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影响力综合评价进入前二十名内,位列第十八。

    ·获奖企业:宝洁公司  

     宝洁公司由2004年影响力综合排名第七滑落至第十五,各项指标上的评价均不尽如人意。其外部形象方面的影响力仍强于其内部管理,人力资源和领导力的得分相对较低。可以看出,宝洁公司的公司形象在2005年有了较大退步,成为限制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获奖企业:联合利华公司 

    联合利华公司作为新入围影响力综合排名前二十的跨国企业,内部管理的表现略好于外部形象。其在2005年遭遇“立顿速溶茶氟化物含量过高”危机事件时的诚恳态度给中国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危机管理指标上的排名自然相对靠前,位于第六名。另外,社会贡献度和公共关系的表现也较好,位于前十名,且这两项的得分在各项指标中也属于最高的。

    ·获奖企业:百事公司  

百事公司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同样在影响力综合排名上上升了两个位次,由第十四升至第十二。其外部形象的影响力要强于内部管理,在公共关系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排在所有跨国企业中的第五位。亲和力、社会贡献度、企业文化和危机管理也挤入前十位,而其它指标的表现均位于第十到第二十位之间。 从自身评价得分来看,也是外在形象影响力高于内部管理,人力资源和领导力的得分偏低,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的公众评价正处于下降趋势。

    ·获奖企业:摩托罗拉公司

摩托罗拉公司各项指标上的影响力均在第九到第十三名之间徘徊,从自身评价得分来看也较为均衡,外部形象的表现稍好于内部管理,总体得分与2004年持平,但名次略有下降,从第八名滑落至第十一。如果不在各项指标上全面提升影响力,继续停滞不前,将被更多企业赶超。

    ·获奖企业:安利公司  

    安利公司的整体影响力表现与2004年相比,有较大滑落,由2004年的第四位降为2005年榜单的第十位。尽管社会贡献度、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管理机制的评价得分排在第五或第六的位置,但在其它指标上得到的认同度均不尽如人意。从自身评价得分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全面下跌的情况下,社会贡献度仍是表现最好的,而公司形象和亲和力的得分偏低。

    ·获奖企业:IBM公司  

    IBM公司的影响力综合排名由第九到第八,上升了一位。与其它公司相比,其内部管理上的影响力依然比外部形象有相对更好的表现,其中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的影响力得分均仅次于第一名微软,而外部形象分项指标上的得分排名则较为靠后。综合IBM自身各项指标得分来看,其弱势主要在于外部形象,其中社会贡献度和公共关系的得分偏低,公司形象和亲和力获得的评价比2005年有所下降,因此要想真正融入中国社会,加强与中国公众的情感沟通是重中之重。

    ·获奖企业:肯德基公司  

肯德基公司在2005年的综合影响力攀升最为明显,从第二十一名一跃跨入前五名。尽管外部形象评价高于内部管理,在亲和力、社会贡献度和公共关系均排在第三或第四的位置,但其在内部管理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指标上也有同样好的表现。另外,肯德基获得的危机管理评价仅排在首位麦当劳之后,这表明其在本年度化解“苏丹红”危机时的表现获得了中国公众的认可。但肯德基要想提高在中国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影响力,还应在领导力和人力资源上多下些功夫。

    ·获奖企业: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在2005年获得了更多中国公众的好评,综合影响力有小幅上升,由第五位跃进前三甲,排名第三。其外部形象方面的影响力高过其内部管理,公司形象、社会贡献度和公共关系等外部形象指标上的影响力得分基本处于仅落后于麦当劳的次席位置,而其它指标普遍排在第三或第四的位置,只有产品形象排名较为靠后。从可口可乐自身评价得分来看,社会贡献度和公共关系增长幅度较大,而内部管理仍需加强。

    ·获奖企业:麦当劳公司  

麦当劳公司也得到了中国公众的高度认可,连续两年占据影响力综合排名第二位。在各项指标上的影响力均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排名均在前三位,尤其是在外部形象指标上的影响力更为突出。其中公司形象、亲和力、社会贡献度和公共关系等四项外部形象指标获得相对较高的认可度,在所有跨国企业中均排名第一,同时其在企业文化和危机管理两个内部管理指标上的影响力评价得分也位居首位。从麦当劳各项指标评价得分可以看出,危机管理影响力的提升幅度最大,另外,表现已较为出色的外部形象在2005年也有较大进步,而其人力资源和领导力的得分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影响力的整体提升。

    ·获奖企业:三星电子公司  

三星电子公司的外部形象表现优于内部管理,特别是在产品形象和亲和力方面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影响力,分别位居两项指标影响力排行榜的第五和第六位。而其在社会贡献度、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方面的表现不佳。从自身各项指标的评价得分来看,三星电子公司中国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社会贡献度、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方面的影响力较弱。对比2004年,三星在公司形象、产品形象和亲和力上的进步较为明显,而公众对其社会贡献度、公共关系、企业文化和危机管理的认同度降低。

    ·获奖企业:松下公司  

松下公司与索尼在中国的影响力类似,外部形象的表现稍强于内部管理,公司形象、产品形象、亲和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得分列于前五名。观察其自身的评价得分,2005年各项指标的评价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产品形象、公司形象、亲和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幅最大,而松下的影响力更多也是来自这四项指标,如果能在其它方面积极跟进和提升,将有助于其赢得更大影响力。

    ·获奖企业:索尼公司  

索尼公司的外部形象表现略好于内部管理,其中在公司形象、产品形象、领导力和管理机制方面的影响力突出,均进入了各分项指标的前五名。从其自身各项指标的评价得分来看,其影响力依然更多来自产品形象、公司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其中公司形象在2005年有较大进步,而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需进一步改善。

    ·获奖企业:诺基亚公司  

     

    诺基亚公司是此项评选中欧洲企业里表现最突出的,且影响力综合评价呈现上升的趋势,名次比2004年提高两位,排在第四。其外部形象表现比内部管理稍强,其中产品形象深受中国公众认同,高居所有跨国企业的榜首。从自身角度来看,其影响力依然更多来自于其在产品形象、市场竞争力和公司形象方面的表现,而在企业文化和危机管理等内部管理方面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诺基亚只有全面提升各项指标的影响力,才能在与美国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获奖企业:家乐福公司  

     家乐福公司在中国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比2004年有所提升,名次微升一位,排在第十七。其外部形象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其内部管理,尤其是在社会贡献度和公共关系上的表现挤进分项指标的前十名。如果从自身在各评价指标的得分来看,家乐福在亲和力、社会贡献度和公共关系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其中公共关系的进步最为明显,而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力和危机管理等内部管理上的表现有待提高。

    ·获奖企业:微软公司

    微软公司依然是中国公众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雄居影响力综合排名榜首。虽然在各项指标上的影响力均处于优势地位,但这更多的来自于其内部管理的魅力,特别是在领导力、市场竞争力、人力资源和管理机制方面赢得了中国公众的高度评价,在所有跨国企业中均排名第一。其在亲和力、公共关系、社会贡献度、企业文化和危机管理等方面也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评价,但在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方面的影响力表现相对较低。综合看微软自身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与2004年趋势大体相同,领导力优势更加明显,而产品形象和公共关系方面需进一步改善。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商界精英沈城“阔”论品牌力量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中国城市汽车消费潜力榜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