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商务指南 >> 金融常识

亚洲债市探索发展方向


[ 袁蓉君 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05/11/25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本币债券市场发展强劲,正在逐步崛起。最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主要国家,均对债券市场的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1月17日至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共同在昆明举办了债券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也分别召开了类似会议,国际债券专家、监管机构以及一些行业代表就如何促进亚洲债市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地区,债券市场作为与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并重的三大融资支柱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其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巨大潜力。

  不过,亚洲开发银行刚刚出版的《亚洲债券监测》11月刊仍指出,因东亚各国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许多金融市场仍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债券市场。亚洲距离实现其建立深远的、富有流动性的债市的目标还很遥远。
  首先,东亚经济体间的开放程度存在着巨大差异。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对跨国投资的限制很少,甚至几乎没有,韩国也正在放开限制。但在亚洲其他的经济体中,对跨国资本流动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限制,特别是对居民投资海外。
 
    其次,相对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言,无论在政府还是私人领域,亚洲所发行的债券规模仍然较小。根据亚行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04年底,全世界共发行本币债券4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4%、欧盟15国占26%、日本占20%。而亚洲所占的份额仅为3%,不到其占全球8%的国民生产总值份额的一半。

  第三,大多数发展中的东亚债券市场资金流动性较差。2004年,印度本币政府债券年周转率是0.7,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是2.0,韩国和新加坡刚过3.0,而同期美国国库券的年周转率是24。

  第四,制度不健全。受到包括固定收益证券种类有限、投资来源渠道狭窄、衍生市场缺乏、债权人权利保护不足和透明程度不高等的影响,该地区许多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另外,缺乏可为债券定价提供基准的完整收益率曲线、区内不同地区间利率和债券收益差距明显、区内跨国证券投资额相对较小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

  亚洲有着储蓄的传统,全世界一半的储蓄都集中在亚洲。目前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会议组织(EMEAP)成员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这些资金大多投资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低收益金融工具,这对于急需资金用于研究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领域的亚洲来说是令人遗憾的。分析家表示,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储蓄资金,如果建立起高效运作的债券市场,则可以为本地区发展募集资金,为财富增值服务,帮助本地区金融稳定,从而有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设法将亚洲地区拥有的庞大外汇储备投入以当地货币计价和新兴市场的债券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痛定思痛,8年前发生的那场金融危机使亚洲充分认识到,建立起值得信赖的资本市场对经济金融稳定至关重要。但在一些诸如发行程序、清算基础设施和会计准则等具体方面,该地区仍存在着不少争论和分歧,其中争论最激烈的当属如何开展这一工作。有的专家认为,共同设立购买本币债券的亚洲债券基金将加快亚洲债市的发展进程;有的专家则表示,亚洲各国和地区应优先发展本地债券市场,然后再与邻国携手发展地区债市。

    争论归争论,事实上,在亚洲各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努力下,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会议组织设立的亚洲债券基金已经发行了两期。2003年6月,EMEAP发起了第一期亚洲债券基金,投资于中国、韩国、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8个成员(日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除外)市场的主权与准主权美元债券。2004年12月,EMEAP又发起了第二期亚洲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上述市场的主权与准主权本币债券。同时,东亚在加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跨市场价格共同变动,增加本地投资者对东亚发行的以美元和欧元为主的证券的大量购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一个地区性的国际金融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高度发达的亚洲债券市场,认为发展成熟的本币债券市场是强化东亚各金融体系、培育更高程度的地区金融一体化所必不可少的一步。该行行长黑田东彦还希望走得更远:建立亚洲单一货币———亚元。当然,现在谈论亚洲统一货币还为时尚早。然而,考虑到全球油价上涨可能导致央行不断提高利率,建立更好的债券市场却是相对容易实现的。在亚洲各国政府的推动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亚洲建立起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强的国际化债市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投机者的类型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全能型经营:信托公司业务模式的误区...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