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自去年以来,国内消费整体开始回暖,但洽洽食品似乎却难“自洽”。
虽然自去年以来,国内消费整体开始回暖,但洽洽食品似乎却难“自洽”。
日前,洽洽食品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2023年洽洽食品营业收入为68.06亿元,同比减少1.13%;净利润为8.05亿元,同比减少17.5%。这也是洽洽上市12年,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2018年,洽洽食品曾提出“5年实现百亿营收”的目标。2020年,集团董事长陈先保再次予以重申,并公开立下“双百军令状”,即“百亿营收+百万终端”。
不过目前来看,随着2023年画上句号,洽洽食品的“双百”梦也随之破碎。
针对业绩下滑,洽洽食品在公告中称,“由于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均受到春节跨期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葵花籽原料采购成本上升的影响所致。”
从洽洽的营收结构来看,瓜子确实是最主要的支柱产品,占营业收入的70%左右,原材料成本上涨会直接影响整体业绩表现。此前,洽洽就曾两次对瓜子系列产品进行提价,以缓解成本压力。
另外,细究之下我们发现,导致洽洽“双百”战略目标未完成的另一个因素,或许是多元化。多元化必然会导致资源分散,资源优势会被越摊越薄。
纵观洽洽的发展历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钟爱多元化策略。从2008年开始,洽洽先后推出了豆类零食“怪U味”、薯片类新品“咯吱脆”、果冻类新品“啵乐冻”等产品。随后,洽洽又开始进军调味品、白酒行业。不过,这些产品线均未激起太大水花,认识度远没有拳头产品那么高。
2017年,洽洽又重磅推出“小黄袋每日坚果”,并对其寄予厚望,试图通过坚果业务探寻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但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单就“每日坚果”这个品类,就有沃隆、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来伊份等众多品牌,可谓百舸争流,竞争激烈,洽洽在这个细分品类方面的市场认知和渠道布局还很难与一众对手抗衡。
加之洽洽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十分“吝啬”,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费用均在数千万元,远不及同行业其他品牌。
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又无太高行业壁垒,当行业红利消失,经营回归本质后,增长瓶颈也就自然显现了出来。
不可置否,作为“中国炒货第一股”的休闲食品品牌,洽洽食品确实通过大单品策略撬动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很多人知道洽洽,都是从一包瓜子开始的。
可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曾经依靠垂直细分、精准定位打下市场的洽洽食品,正站在一个存量市场发展的十字路口。
从洽洽食品近一年的公开表态中不难看出,公司的“双百战略”应该会持续推进。关于未来发展,洽洽食品方面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开拓新渠道、推出差异化产品以及发力电商等方面改善业绩。
具体表现为,在葵花子产品方面,公司会持续推进渠道精耕、加大弱势市场以及县乡市场的渗透,同时开拓新场景、新渠道等;产品端不断开发新风味的产品,包括适合不同渠道的产品,希望通过差异化产品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坚果产品方面,将持续提升屋顶盒、坚果礼盒渠道的渗透率,加大风味坚果的试销力度;从品牌端、日常消费端、营养价值宣传端等多个方面来对消费者进行坚果品类的宣传和互动,以培养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
同时,公司会持续发力电商,继续深耕东南亚市场,拓展印尼、中东等市场,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的份额。
至于在这一系列举措之下,“双百”梦到底什么时候能圆,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纵观目前整个市场大环境,随着零食赛道新品牌、新渠道、新模式层出不穷,行业大盘虽仍在增长,但竞争逻辑已然转变。
而且,近两年赛道“后浪”的紧逼,也给洽洽等零食巨头们上了一课。在增量市场中,所有的品牌都能共享市场高速增长产生的红利。但随着零食行业的竞争进入下半场,各品牌的竞争点也从之前的价格比拼,延伸至产品品类、供应链、渠道、品牌价值等全方位的比拼。该如何针对细分人群、场景进行产品创新迭代、多元化渠道布局,正成为考量休闲零食品牌综合实力的“新试卷”。
接下来,洽洽能否穿越周期,筑高城墙,重拾增长密码,我们将持续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