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行业研究 >> 电信服务 >> [专题]行业研究

小灵通的“七年之痒”


[  搜狐IT    更新时间:2005/11/1  ]    

  【搜狐IT左右间】2005年5月8日,UT斯达康新闻发言人冯光顺向外界证实了从海外传来的UT斯达康全球裁员的消息。据说,这一“可怕”消息是通过一封署名UT斯达康全球总裁陆宏亮的信传达到每位员工手中。在信中,陆总言词恳切的说明了公司目前的情况,并宣布大约1400名员工将被告之失去工作。

    这个数字占了整个UT员工总数的17%,也是UT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行动。与裁员计划同时宣布的还有,UT决定扩大供应链和IT领域业务的外包,以达到每季度削减4000万美元运营支出的目标。

  据UT之前公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公司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同比增长44.9%的同时,净利润同比下滑30%,仅为3800万美元。这一结果导致其股价跌幅高达30%,创出7.24美元的历史新低。

  UT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小灵通业务已经进入成熟期,并开始以远远超过公司预想的速度衰退。

  的确,在小灵通在中国商用的第七个年头,这个曾经充满无穷想象、无穷机遇和巨额利润的市场开始了它的“七年之痒”。

  从鲜花著锦到冰河世纪

  1997年,浙江省余杭区电信局和UT斯达康公司联合,将PHS和程控交换技术融为一体开发出PAS技术。当年12月,余杭区电信局开始小灵通试商用。次年1月,余杭区正式开通小灵通业务,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我国市场。2000年,浙江余杭、广东肇庆、云浮、惠州等十多个城市开通了小灵通商用业务,小灵通用户得到迅速发展。从2001年开始,小灵通进入网络建设的高潮期,用户增长迅猛,市场遍布全国。2003年3月的两会上,信息产业部表示,从政府角度不鼓励发展小灵通,但政府也不会干涉运营商的经营。此后,小灵通正式进入全国各大城市。

  2003年到2004年的一年多时间,小灵通的发展可谓是“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仅2003年一年全国小灵通用户就增长2415万户,次年又新增用户2800多万,致使全国小灵通的总用户量在2004年底达到6600万户,其中增长最快的2004年第一季度就有1089.8万户进网。这些惊人的增长也给小灵通的制造商和运营商带来了巨额利润。率先将该业务引进中国的UT斯达康公司两年后就在纳斯达克上市;而2004年电信、网通两大固网6--8%的收入增长都来自这个小东西,该业务已成为目前固网公司的当仁不让的一个主要收入增长点。

  但是,巨额增长数字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机。据有关材料显示,04年在用户量大幅上升的同时,每季度增长量却大幅减少,第三季度更滑到120万户/月增长量的低潮。

  此外,小灵通的成本问题也在不断困扰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透露,较早之前,电信和网通对小灵通事业的拓展,完全是利用自身程控交换机的富余容量,建设成本大约为700--1000元人民币,现在每增加一线就要添设一门交换机,成本已经上升到了1500元人民币以上。等于每增加一个用户,成本投入是原来的2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小灵通的建设投入不划算。

  而小灵通的技术特点也决定了它的网络运营维护成本将会居高不下。以广州电信公司的小灵通运营规模为例,据内部人士介绍,广州市区共架设小灵通基站13000多个。与此相对照,广州移动公司的GSM基站数量仅为1000多个。小灵通基站数量的庞大,一方面抵消了其单基站成本较低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势必会极大地增加网络的维护成本。

   有中国电信内部人士甚至感叹,小灵通业务要到2006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此时的固网运营商们似乎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05年第一季度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季度小灵通只有400万户的增长量,而运营商们最最看重的ARUP值也在不断走低。小灵通粗放型增长的模式遭遇寒流、风光不在是不争的事实。

  小灵通的自救胜算几成?

  为了挽回市场,小灵通开始了一系列自救手法。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今年世界电信日的礼物——“机卡分离”的小灵通。

  这种从一年前就开始宣传的神奇宝贝,终于在5月17日这个良辰吉日揭开了自己诱惑的面纱。解决了“卡号绑定”问题的小灵通能够展翅飞翔、重拾辉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小灵通之于手机、之于固话的优势何在。

  刻薄一点的说,小灵通其实“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它基于业内公认的、已经落后的PHS技术,其基站覆盖半径小,信号穿透能力差,因此网络建设与优化成本高,还不能高速移动,所以说小灵通存在盲区是肯定的、无可避免的。

  但是它也有不少优点。其一、与固定电话比,它具有移动功能,还能提供普遍性增值服务,甚至包括流媒体;其二、与移动电话比,它终端价格低廉,电磁污染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重要的是,它执行的是市话收费标准,与高昂的手机费用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所以当市场上存在着大量需要一定移动性的固网用户和需要低收费的移动用户时,它的价值被放大了。小灵通在宣传初期被运营商亲切的称为“都市人的移动市话”,确实囊括了它所有的优点——移动+低廉。

  但是,随着终端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不断调整自身市场定位和战略,小灵通的优势开始荡然无存。

  首先,一大批低价手机开始蜂拥入市,包括世界性大牌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他们在华推出的低端手机甚至可以达到400块的极限,而这个数字与一款中低端小灵通的价格相差无几。其次,移动联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随着两家先后推出以“动感地带”和“UP新势力”为代表的各种优惠套餐,小灵通的价格优势也不再明显。

  而身兼救命稻草重任的“机卡分离小灵通”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它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让以“低端”形象定位的小灵通也能抓住时尚的尾巴:我可以随意携号换机、我也可以走高端路线,我有6000多块的顶级产品,和手机相比毫不逊色。我……它唯独忘了说,我更便宜了,我信号更稳定了,甚至我可以漫游了!

  唯一有点甜头的是,运营商可能一声令下“机卡分离”的小灵通统统退出市场,那么平白冒出的7000万部终端市场,确实让制造商为之眼红心热。

  但是别忘了,一旦越来越紧、越来越热的3G大潮袭来,小灵通1900MHz--1920MHz的使用频率肯定会为1885--2025MHz和2110--2200MHz之间的3G频率让道,那可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前天(18日),掌握小灵通“生杀大权”的信产部部长王旭东在出席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之无线亚洲论坛上意味深长的表示,关于3G技术的发展,“2008年我们是承诺提供3G技术的。至于之前具体的时间表,我想后面请大家更多的领悟”。一语道破天机,也就是说,小灵通最多只有不到3年的寿命!

  小灵通该怎么办?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范玉钟认为,作为固定电话的延伸,小灵通业务主要针对的是中低端的本地移动用户。从整个市场情况看,本地业务占整个移动通信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小灵通在一定时期内仍有相当的市场需求。

  面对3G时代迟早会到来的“威胁”,小灵通可以顺3G“逆流而上”,通过在网络设备业务层、核心网络和终端上采取不同的融合或重用策略,最大限度地再利用小灵通网络投资,使小灵通和3G和谐地共存于以软交换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中。

  但是有专家对此意见表示存疑。原因是现有小灵通网络同3G网络在机房设备、电源设备、站址选择、传输系统等四个核心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小灵通网络被3G重复利用的程度并不高。

  从市场角度看,小灵通业务在较长时间内仍有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根据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小灵通业务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它不属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使移动电话资费下调,小灵通仍和固定电话一样,保持着价格优势。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移动通信研究所王海艳也表示,对小灵通频段的清理应该是有一个过程的,毕竟发展了这么多用户,尤其在语音业务尚未成熟的欠发达地区,小灵通的市场还很大。

  特别是小灵通的发射功率仅为10毫瓦,是难得的“绿色”技术,也是国家最想保留的一个原因。

  但是,小灵通制造商的态度却显得含糊的多。

  作为小灵通市场的领导厂商UT斯达康公司的总裁兼CEO,吴鹰明确表示,小灵通今后只是起到增加现金流的作用,不再是公司主要的业绩增长点。可以说,吴鹰对小灵通已经开始持客观而坚决的态度。“我非常看好我们今年的转型,虽然UT斯达康不会放弃小灵通,但是未来UT斯达康将专注几大核心领域,比如IPTV。我认为这个市场比小灵通还大,至于一些非核心业务,将或者出售或者关停。”这是吴鹰在“裁员风暴”之后首次面对媒体敞开心扉。

  而国内其他现有小灵通制造商,都曾经在私底下表示,并不看好小灵通的未来,只是现在的这个市场还有利润可言。言下之意,细细想来,不禁寒意上身。

  小灵通是在电信真空地带和真空时期发展起来的“怪胎”,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颠簸多舛的命运。从最初的“要挟论”到日前信产部在放开小灵通市场后的第二天颁布的(2005)93号文件,都或多或少的暗示了玄机颇多的内幕。

  反正只有短短3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小灵通真的还看不出来具备与奥运热潮抗衡的实力。(作者:瞎了眼就吃风喝屁。来源:天涯)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闫跃龙:瓜分英国电信谁家欢喜谁家...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国产手机厂商06将“阵亡”一半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