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大众热点 >> [专题]焦点新闻

巴金留给我们:对商业和财富的思考


[  北京现代商报    更新时间:2005/10/24  ]    
 
巴金留给我们:对商业和财富的思考(组图)
  2005年10月17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在跳动了一百年后悄然而止,巴金老人安详离世。文学界的观点是——巴老离去标志中国现代文学辉煌时代的终结。然而,他火一样的激情和他建构的历史风景仍在安慰世人的灵魂。巴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今天举行。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巨著,还有对商业和财富的思考。

  “商业时代拼的是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强弱拼的是文化素质。经济越发展,越需要文化做底蕴,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则商业越发展,局限性会越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告诉记者。巴金老人留给当今商业时代的不仅是文学巨匠的品牌效应,更是竞争力的底蕴。

  巴金著作热销

  “一下午的时间有安徽、浙江、海南等几个省20多个书店打来电话,要求销售巴老的书,现在有关巴金的书都已经脱销了,只有《巴金全集》和《世纪良知——巴金》两部了。”10月18日下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部的丁羽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据了解,自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金名作《家》的销量为366万册,《春》为211万册,《秋》为205万册。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孙顺林表示:“虽然现在有一些网站如腾讯在和我们谈巴金《家》等小说的网络版权,但是一般出不起价钱。我们同意把小说30%部分在网上挂出做宣传。”

  作家出版社新版的《随想录》在10月19日上市,出版社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出巴金的书是对出版社来说,能够产生品牌效应。”这工作人员透露,《随想录》在三联书店版权到期后,作家出版社在2005年夏天和巴老家属协商把版权买了过来。

  “从10月17日晚上到18日,我们连夜发书60万码洋。”出版《巴金选集》的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王华光告诉记者。贝塔斯曼媒介主管姚婷则告诉记者,贝塔斯曼要在网站11月底隆重推出巴金著作。另据了解,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巴金的家和〈家〉》正在重印,而上海文艺出版社要在今天推出巴金“人间三部曲”的手稿本。

  《人间》手稿本定价600元

  “我们在做巴老的《人间三部曲》(《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的手稿本,首印册数不多,先做市场试验,看看读者的反应,出版者需要站在市场前沿。”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社长郏宗培告诉记者,现在巴金的手稿在北京图书馆、现代文学馆、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收藏,别说普通读者看不到,就是文学研究者也看不到。针对这一市场空白,更是为了文化建设的需要,他认为手稿本值得做、有收藏价值,国外一些史料整理出版已经开始做这些工作。早在半年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已经在共同策划出版巴金“人间三部曲”的手稿本。

  郏宗培告诉记者,出版社为此次手稿整理投入30多万元。打算首批出版精装本300册,每一精装本的制作成本在100-200元,定价为每本500或600元,主要用于收藏和一些海外友人来参加文学活动做礼品用;平装本1300册,目标消费群体有普通读者、文学研究者和收藏者。郏宗培介绍,做手稿礼品这一用途是和巴金女儿李小林商量的结果。

  郏宗培对这套手稿本市场前景看好,此前的类似的策划图书如1979年“七十年文学”系列《大家文库》等4套,公开的拍卖价格是22万元,这给他以很大信心。他认为,策划巴金手稿本是别的出版社没有想到的。可能有出版人认为现在读者对文学史料比较淡漠,但是有不少读者在上海书展上对这部手稿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要求订购。这套手稿本是抗战时期,巴金由重庆到上海颠沛流离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巴金作为出色的编辑家,手稿改动的痕迹不仅对文学研究者有用,普通读者也会获益匪浅。

  电视剧《家春秋》即将开拍

  据了解,东方慈文公司正在酝酿拍摄《家春秋》的电视剧,而在重庆,导演徐赤把《家》排演成了话剧。巴金的作品《家》自开明书店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以来,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出版了33版,销售数十万册。该书1949年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仅北京一地就印行了15次。到现在,《家》的发行量已达366万册,被多次改编成电影、话剧、越剧、沪剧、舞剧、电视剧等等。

  巴金作品造就一代电影人,例如小说《家》曾三次被改编为电影。第一次是在1941年,上海电影界许多负有盛名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如卜万苍、徐欣夫、周贻白等以严谨的态度改编了这部名著。影片的上映引起了空前轰动,由徐莘园(饰高老太爷)、梅熹(饰觉新)、刘群(饰觉民)、王引(饰觉慧)、袁美云(饰梅表姐)、陈云裳(饰琴表妹)、顾兰君(饰瑞珏)、陈燕燕(饰鸣凤)组成的明星阵容,使影片连映一个多月场场客满,各家报纸好评如潮。《家》的第二次改编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香港中联公司摄制。第三次则是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当时陈西禾任导演和编剧,孙道临、张瑞芳、王丹凤、黄宗英、魏鹤龄的明星阵容组合,生动再现了小说原貌,而孙道临塑造的觉新令人印象深刻。

  “激流三部曲”中的另两部,《春》与《秋》则分别于1953年和1954年由香港中联摄制完成,由李晨风导演的《春》曾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荣誉奖。在秦剑导演的《秋》中,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在影片中出演翠环一角。

  巴金故居和巴金小学

  “现在巴金故居的模型已经设计好了,在我们文学院展出。由政府拨款,第一期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四川成都巴金文学院的张仁士先生告诉记者,巴金故居现已立项。据了解,巴金故居建成后,不仅供旅游、参观者缅怀这位文学巨匠,而且巴金文学院将在这里设立作家班进行短期培训。

  据了解,原巴金故居位于成都正通顺街98号,在1971年拆除。1904年巴金出生在这里。除有两年随父亲去广元县外,巴金在这里居住到19岁。另据了解,巴金当年在成都蓉东城根街小学读书,现在小学的名称改为巴金小学。

  李嘉/图

  往事素描

  巴金经营文化生活出版社

  “从某种意义上看,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价值比他本人再写几部书更重要。”巴金评论家陈思和就曾经说过。的确,在中国文学和中国出版史上,“文化生活出版社”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资料显示,从1935年5月创办到1954年公私合营,出版社20年间出版发行了28种丛刊、专集、选集,计有226部作品。其中,90%以上的书,是经总编辑巴金的手编排发印的。

  文化生活出版社与现代出版史上的出版社不同,是个典型的同仁出版社。其“《文学丛刊》有四大特色——编选谨严,内容充实,印刷精良,定价低廉”。因为其经营不是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巴金和几个发起人一直参与工作却不拿工资。从1936年到1949年,这14年间巴金写几十本书,他自己就是靠这些书的版税过活。当出版社在经济上周转不灵时,巴金还亲自到别的出版社预支版税以解燃眉之急。

  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这种作风,不但给当时以牟利为风尚的出版界吹来一股新风,并且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曹禺、萧乾、鲁彦、刘白羽……一批作家的处女作或代表作都是由这里出版的。20世纪80年代初,从维熙、谌容、张洁、冯骥才、沙叶新、张一弓、张辛欣等不少新一代作家,同样得到了巴金的扶持、鼓励。

  在抗战时期,巴金先后在广州、桂林等地开设了分社,并且还委托朋友寻找在台北开办分社的房子。1949年12月,巴金开办了以翻译介绍苏联与旧俄时代的著作为主的平明出版社,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巴金出任董事长兼总编辑,负责推荐作品,其同胞弟弟李采臣负责联系作家和工厂跑业务。直到公私合营,平明出版社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后,巴金作为出版家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现在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是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由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等合并而成的。它以“优秀”和“畅销”一直以来在出版界做得比较好。据数字统计显示,至2001年底,上海文艺出版社已累计出版各类书刊1.5万余种,15亿余册,国有资产达1.28亿。

  商报记者 邓琳 J049

  巴金培育《收获》

  1957年7月,巴金与靳以一同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期刊《收获》,并一直出任主编。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简写本”美誉的《收获》杂志已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是几代文学青年圆梦的地方。在《收获》创办时,巴金就指出“刊物是读者的朋友,是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刊物靠读者养活”。

  《收获》所选作品风格多样,并且选登了许多有争议的作品,给中国文学思想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茶馆》、《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由《收获》推出。2004年春,《收获》一月号刊登了言情畅销小说家张欣的长篇小说《深喉》,这几乎让售价12元的纯文学杂志《收获》在广州街头卖断了货。文学魅力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期刊在市场的冲击下风雨飘摇,而《收获》坚持着纯文学梦想。从1985年起,《收获》开始自负盈亏,多年来《收获》发行量一直稳定在10万份。《收获》副主编程永新曾说,我们还是坚持纯文学路线,目前还没有刊登广告或转型的打算。事实证明,没有改版、没有登过一则广告的《收获》是成功的。2004年,《收获》获“上海市著名商标”的称号。如今,《收获》每期发行量在13.5万-14万份左右,位居全国纯文学杂志之首。巴金一向不主张刊登广告,他要保留一块纯洁的文学阵地。《收获》的成功离不开巴金的努力。

  据了解,一份文学期刊,只要有每期5万份左右的订阅量,就能自负盈亏。然而,能突破5万份的文学期刊,全国加起来也只有七八份。目前除去几份老牌刊物如《当代》、《十月》大约8万-10万份,《人民文学》5万-6万份等,其余大多数发行量只在几千册,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册。几份改版的文学刊物,已“不再具有文学特性”。

  商报实习记者 张玉珂

  记者连线

  大行做人 小行做事巴金的另一面——出版人

  记者经多方联系,终于通过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郏宗培,采访到了巴金的胞弟、89岁高龄的李济生老人,他当时也参与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经营。巴金老人不仅有版权保护意识,也懂得经营之道。
巴金留给我们:对商业和财富的思考(组图)
丁聪 作品

巴金留给我们:对商业和财富的思考(组图)
巴金手稿本即将出版

  李济生老人详细分析了巴金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经营情况。1935年,巴金从国外回来后,和几个朋友办起了出版社,到了1949年,巴金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做总编辑。

  李济生认为,巴金和作家的个人关系处得比较好,稿源比较多,当时鲁迅晚年的作品就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巴金对作者的一些窘迫处境也很关心同情,经常预支稿费给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作者,如现代作家沙汀。当时出版社是小本经营,控制成本非常重要。出版社里常常一个人身兼数职,策划、组稿、编辑、校对几个人干得活儿一个人承担,巴金也是经常参与校对,这些大大节约了经营成本。在那个年代,新书一次印1000—2000本,重要的是能够再版,这样成本低,资本周转快。

  作为出版人,巴金对文学图书市场掌握信息的比较准确。台湾杨逵的《送报夫》等受读者欢迎的稿子,巴金能很快得到;出版社每个月出两三本新书,新书出来带动旧书再版,这样资金能形成良性循环;当时出版社还尽量和银行搞好关系,争取到贷款。

  另外,巴金非常重视封面设计,而且他写的广告文字也很棒。李济生老人告诉记者,在高植译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巴金撰写了如下广告文字:继《战争与和平》那样震人心魄的瑰丽史诗以后,托翁完成了《安娜·卡列尼娜》。从篇幅上说,它仅次于《战争与和平》;而它的艺术价值,却是托翁的主要著作的代表。《复活》倘若说是托翁艺术上的一个遗嘱,那么,《安娜·卡列尼娜》便可以说是他的一部分艺术的财产了。小说一开始,便以抒情诗般的文字把我们慑住:恋爱的疯狂,凄苦情操造成的悲剧,从安娜认识渥伦斯基直到她投身于火车轮下,这整个故事是如此逼取我们的泪水。安娜,高傲、勇敢、受得了爱的煎熬,但终于在破碎的爱情中毁了自己。舞会、赛马、戏院和沙龙,都在列车经过的一瞬间完成了——只有托翁能写出这样的悲剧。

  “在解放前那个动荡的年代,巴老一心一意的经营出版社,几年下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巴老的一句话值得我们仔细体会——把心奉献给读者,这种‘大行做人,小行做事’的经营之道对于现在处在转制阶段的出版界来说有很大启示作用,能给那些把市场上急功近利的做法以警示。”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郏宗培这样认为。

  新闻讲述

  巴金的书在内地最开始只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出版,记者辗转找到了两家出版社当时的责编季涤尘、范用两位老先生,他们向记者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出版故事。

  一诺千金——口头承诺版权

巴金留给我们:对商业和财富的思考(组图)
刘秉江 作品

  “巴金《随想录》是巴老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口头允诺,然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当时还没有版权法。”人民文学出版社原《随想录》的责编季涤尘回忆起当时和巴金老人谈出书的事。巴金老人口头同意,并一诺千金,以每千字几十元的稿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随想录》。

  季涤尘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巴金老人应《香港大公报》一位潘姓好友的邀请写《随想录》。当时在报纸的副刊开了一个专栏,一篇连着一篇刊载。后来香港三联书店每30篇结成一册出版。然而,在1981年前后,巴金写怀念鲁迅的一篇文章中出现了文革的内容,《香港大公报》于是把这段内容删掉了。巴金老人非常生气,后来写了《鹰之歌》,其中用了很多文字表达他对任意删改的气愤,文中他把自己比作要飞翔的鸟,要飞翔并写下去。

  《随想录》的另一版本由三联书店出版,当时的责编是范用。早已退休的范用老先生向记者谈起了和巴金《随想录》的合作情况。那是在1980年左右,范用当时说“香港的出版社删改了你的《随想录》,四川出版的你的书有空白页,我会保证你的书一字不改的印刷”。由于两人是好朋友,说话更加开门见山。巴老当时就同意了,也是口头协议,当时没有合同。

  三言两语

  对一个时代的追思

  老舍、巴金、冰心、曹禺、茅盾、沈从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国社会制度和国际际遇发生剧烈动荡之时,激发了一批知识分子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愫。中国文坛一夜之间苦痛和激情四射。许多作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巴金的《家》、《春》、《秋》、《寒夜》等。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20岁的有着一张青春面庞的青年来说,想像上世纪30年代的风雨激越是要花费一些时间。而巴金的去世更让那个时代彻底走远,他曾是那个时代连结今天的惟一一脉可以触摸的细细的线。那段历史就像一扇沉重的大门,无声地关闭了最后一道缝隙。

  早在1977年,当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巴金就曾经这样写到,“至于今天,那更明显,我的作品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任务,让读者忘记它们,可能更好一些。我不止一次地听人谈起,他们最初喜欢我的作品,可是不久他们要移步向前,在我的小说里却找不到他们要求的东西,他们只好丢开它们朝前走了,那是在过去发生的事情。”

  我必须承认,就阅读经历而言,我不是巴金的所有作品的热烈追随者,但他的文字总能在心中掀起浪花,例如上面这一段,它不能给人关于历史和未来的思考以答案,但它能给人以欣慰和温暖。尤其在这个深深的秋天。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巴金还这样说过。他的真诚让人追思。对他的追思,也是对那个时代的追思,是对曾经的历史的追思。正如他曾经的百年和青春,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和青春。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严介和的3200亿元资本游戏:阳光下...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数字直击:市场占有率第一等于品牌...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