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营销专题 >> 营销管理

美国一个款式单调的帆布鞋品牌,如何从破产走向年收百亿?


[ 中国品牌总网      更新时间:2017/5/2  ]     ★★★

        摘要:Vans借助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潮文化”经营客群、重塑品牌,死而复生,为一度只知规模扩张而缺少品牌“温度”的中国鞋履商家,树立了一个“复活”的样本。

 

  另一方面,Vans也开始警惕快时尚的冲击。Rian Pozzbon指出,随着快时尚步伐加快,Vans最初针对滑板青年的历史设定要与时俱进,洞察潮流的风格发展以调整经营方针。具体而言,Vans会根据运动鞋风格不同,将低端产品价格控制在45美元以内,因为“支付得起”这一条件,在美国家庭的青少年消费中作用很大。“千禧一代想要简单且消费得起的潮流单品,家长们不会为花费40-60美元买双鞋而抱怨。”


  转型大众,借“潮文化”重塑品牌

  2004年,Vans被威富集团以3.96亿美元收购。威富集团向来以“大众化”著称,如旗下品牌北面(The North Face),便从专业户外用品走上了大众化路线,将产品卖给连晨跑都不擅长的普通人。但Vans“大众化”,并非降低身段迎合所有人,而是“去专业化”,不局限于“滑板鞋”初始定位,面向所有年轻人,将更多流行元素纳入品牌。

  事实证明,转型大众路线,成为Vans制胜的关键:不再将自身置于充斥着耐克、阿迪等实力大牌的专业运动市场;转而将目光放在街头文化、极限运动、音乐和艺术领域的拓展上,充分挖掘自身消费群体的特性与需求。

  如今,对年轻人而言,Vans代表了“个性”、“炫酷”!凭借差异化定位和众多拥趸,Vans跃身为近几年拉动母公司营收增长的“头牌”,全球开店710多家,年均销售额近22亿美元,且每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

  反观国内那些曾“叱咤”港股市场的百货鞋品牌,在2016年实体零售业增速放缓、服装鞋履市场竞争激烈形势下,正急切寻找着聚拢新客群的转型之路,而却不得法。Vans几经转型失败,耕耘51年的“青年文化”营销经验,正是身陷“关店潮”的国产鞋履品牌所欠缺的。

 


     其一,从时尚潮流文化中汲取灵感。Vans坚持定制和创意涂鸦,这让其轻松游走在极限运动、嘻哈音乐和街头艺术中,不需明星代言便可聚拢所有与创意有关的年轻人群。如在其2014年“Living Off the Wall”主题营销中,就广泛覆盖从机车、朋克,到纹身以及吉普赛生活方式。此外,Vans更了解自身消费群想从品牌中获得什么,进而专注于“合作系列”,如与任天堂(经典游戏)合作推出限量运动鞋系列及印花图案款式,不仅满足了游戏玩家的定制化需求,还能借此传播Vans跨界理念和品牌故事。

  其二,充分发掘社交媒体精准受众。作为一个注入“情感”来运营的品牌,Vans青年文化需要不断迭代的营销方式和传播渠道进行润色。而以滑板和极限运动生活方式为主的品牌,之所以广受青少年欢迎,得益于社交媒体的“粉丝效应”。目前其Instagram账号已聚拢695万粉丝,大量潮人也会在玩滑板、听演唱会时自发秀出Vans鞋,这让Vans跃升为一种代表身份标签的视觉语言。Vans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建设线上社区,在网络媒体频繁讲述品牌故事。如2016年5月一条名为“Damn Daniel”视频,社交媒体转发量超过34.6万,一度促使Vans门店营业额增长20%,线上营业额增长30%。


  其三,深耕中国市场数字化转型。中国是Vans美国以外的第二大市场,被威富集团看好。自2008年进入中国,Vans已有零售、批发等400余个销售点,广泛分布于一线到三线城市。更重要的,Vans中国在电商渠道已探索五年,从“零占有率”,发展至当下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占Vans中国整体销量的极高比例。在洞察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和购买行为改变后,Vans于2012年开始进一步向数字领域倾斜,是在新浪微博首批投放广告的国外品牌。

  其四,将赞助音乐节视为常规营销手段。在品牌50周年庆期间,Vans在全球范围举办了至少12场音乐节,同时在艺术、街头文化和极限运动领域互相渗透推广。在中国,Vans仍是最早一批把注意力放在音乐节上的潮牌。在迷笛、草莓等音乐节上,都可看到其与粉丝深度互动,及由Vans赞助的主题演出。Vans认为,现在年轻人倾向于通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独特经历划定身份标签,而音乐是他们热衷在社交媒体分享的内容之一,音乐节则是让品牌收获更多关注与口碑的载体。


  管理点评

  经过51年艰难试错,Vans成功将“潮文化”立为品牌转型的致胜门道。而品牌转型的成功,离不开背后“设计感”、“内容营销”、“数字化”一系列商业逻辑的“打通”:一是与潮牌及业界时尚设计师合作发布联名系列,以摆脱Vans低端“滑板鞋”形象;二是采取线上(社交媒体讲述品牌故事)+线下(赞助音乐节)相结合,大做内容营销,将“炫酷”、“时尚”等个性化标签牢牢“打”入年轻人心智;三是洞察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和购买行为改变后,广借数字化丰富原有销售与传播渠道。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两面针”们的没落与突围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屈臣氏业绩大降,是走下神坛,还是...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