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茅台酒难禁寻求长效“止疼”药
白酒包装销售商翁永成等人可以提供假茅台酒包装。
他在兴盛路公开销售三无高仿茅台酒包装、假茅台酒包装数年,茅台酒的品牌形象在他眼里早已成为过去式,真正为他带来利益的还是高仿货。
据媒体报道,贵州省工商局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全省范围内展开3个月的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该行动以茅台酒等名优酒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突出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酒类虚假违法广告等行为。1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整治过程中,发现部分标注“贵宾接待酒”等特供专供酒,并查扣假茅台酒、茅台内供酒等5692瓶。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道“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品牌”二字再次划为重点。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在会上强烈呼吁:继续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
刘平均介绍称,自2012年国务院成立“双打”联合小组以来,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成效显著,譬如地沟油问题得到彻底治理,食品安全等问题也得到基本治理,然而,当“双打”转化为常态化后,“假冒伪劣”似有死灰复燃态势。
“去年抓了七八个人,现在他们做得跟贩毒一样,非常隐蔽”,在调查中,翁永成说道。
“曾有销售白酒的电商告诉我,假冒茅台50年陈酿,利润比贩毒还高”。刘平均提出,国家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犯罪成本,才能有效遏制不法分子的投机心理。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游天燚
【相关评论】
茅台镇假酒猖獗还要存在多久
造假者横行,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法治原则,一旦茅台对应的权力象征符号被剔除了,再来亡羊补牢就为时已晚。
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以生产茅台酒闻名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成为127个小镇之一。然而,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商家生产低端酱酒(酱香型白酒),以次充好;其衍生出的“高仿酒”一条街承担着当地造假售假的关键环节。
提及茅台酒,人们首先想到的,除了其“高档”形象,恐怕就是“市场上到底有多少真茅台”之问。新京报记者来自“造假一线”的探访,让人对这个疑问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011年9月,贵州省商务厅副调研员陈有泰曾对外披露:“茅台酒厂的年产量约为2万吨,而2010年全国茅台酒消费量高达20万吨,市场上90%的茅台都是假酒。” 后来茅台方面虽然对此有辟谣,但这一说法却与不断冒出的“假茅台”事件互为呼应。
为何“假茅台”制售能在当地发展成一条专门的街道,却为何未得到彻底整治。而且,当地假茅台的制售,不只是在酒水方面,从名字到包装甚至到防伪鉴定,都有着较为成熟的造假途径与套路,甚至“可以通过关系,花钱购得”,这更增加了市场的辨别难度,让假茅台畅行无阻。
就此来看,假茅台之所以在当地形成一条制售产业链,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一种畸形的非正当市场形态之上的。造假者首先违背市场经济的法治原则,无所不用其极,制造出难以分辨的高仿酒,售往外地。
从报道来看,这些年当地也不是不对造假者予以打击,而是,屡打不尽。问题在于,当地真的就没有办法吗?在高仿酒泛滥的情形之下,全国的消费者可能都会怀疑当地政府的打击力度与诚意。
白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为这种真假难辨的“品牌”买单的不只是被蒙骗的消费者,恐怕还有真的茅台酒厂。而走不出制假售假阴影的茅台镇,恐怕也难以真正诠释自己的特色。不及早对这种畸形市场生态“下手”,等待茅台镇和茅台酒厂的恐怕只能是更多的被动。
□任然(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