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伊琍应该是那类反而被偏执成就的人:她只演自己认同的角色,独立自主、内心强大;她选择硬邦邦地同网友开战,捍卫自己“母乳妈妈”的自豪;对于婚姻,她说自己初心仍在,没有一刻想过放弃。...
大三时,谷亦安教授从日本回来,因为看到了这个学生身上的表演张力,或曰“神经质”,于是,把她的角色从四凤调整为繁漪。在这个能够令她信服的人物身上,马伊琍的表演一下子被打开了,从此成为优等生。
第一个令她倾心的角色是电影《玻璃是透明的》里的打工妹:染了黄发,挑着细眉,为了在上海立足,一步步当上了老板的情人,挤走了原来的经理。此前,马伊琍已小有名气,大学时在《真空爱情记录》扮演夏文心,天真清纯,惹人怜爱,很多女孩子模仿她剧中短发,斜刘海上别一个小发夹,叫“文心头”。然而这部电影之后,她觉得以前那种小清新“特别无聊”。
《乔家大院》来找她的时候,江雪瑛的人设还是一个从始至终都爱着乔致庸的女人,牺牲隐忍,默默付出。“如果让我按照这个剧本演,我肯定一边演,一边恨这个角色。”马伊琍回忆道。
胡玫为她改了戏——被抛弃的江雪瑛因爱生恨,决心报复,但同时也顾念旧情,心有不忍。朋友告诉她原来的江雪瑛会更有观众缘,但马伊琍就是喜欢黑化版:“她真实。”
“我对真实的要求好像有点苛刻了,有点精神洁癖。”她笑着向腾讯娱乐解释,毫无愧意。
演过的角色里,最接近她本人的是《奋斗》中的夏琳,甚至连演出时的衣物、造型都是马伊琍自己的。这是个自信的现代女性,出身平凡,人格独立,追求爱情,也坚持自我,“真的是此时此刻生活在这个世纪的我想要表达的女性观点。”她对这个角色爱到患得患失:在片场摔了一跤,趾骨骨折,从不在人前流泪的马伊琍哭了,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害怕受伤会被换角。
但相比真实,观众或许更容易接受一个自带滤镜的世界。比如《奋斗》中,喜欢夏琳的比例远低于米莱——一个不计得失,始终付出的天真女孩。马伊琍在博客中几乎是痛心疾首:“如果有男人对女孩说‘如果你像米莱一样伟大就好了’,哎,打住!见男人的鬼去吧!米莱,这个男人自己编造的女人偶像,大男子主义的产物,清醒的女人们,不做她才有机会得到真爱。”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的潘芸也一样:一个自我、现实、犀利、能折腾的女主角。是否得到观众青睐并不是马伊琍最关注的,她觉得这种女性是现代社会里的真实存在,应该得到表现:“越来越多职业女性需要一边为事业奋斗,一边照顾家庭,女人越来越强势也是被环境所逼,我希望能表现这样的人生。”
甚至剧中大量的激情戏,在马伊琍看来,也是真实的一部分,无须回避:“首先,激情戏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多,其次,一部反映真实生活的电视剧,需要展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也好,言语乃至肢体冲突也好,都不必去回避。当你跟着剧情看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情节都是随着剧情发展的。”
拍《北上广》的时候,朱亚文尚未当爹,有次去片场静得奇怪,他不明所以,别人叫他安静点,因为马伊琍在挤奶。“她为这部戏付出真的很多。”朱亚文感慨。
开拍时,马伊琍的小女儿已经8个月,家人朋友都建议她可以停止母乳喂养,她不同意。大女儿在9个多月时断奶,她本来计划也喂到一岁,但因当时需要出差去台湾参加电影节,所以不得不放弃。之后她一直都在懊悔:“就应该带着吸乳器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