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客户群,就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些。比如有些人就做屌丝的生意,有些人,就要高端一点的商务人士,而你投一个户外广告,所有人都看见了,显然浪费了一半。如果你做垂直精准的可以影响高端人群的推荐,可能效果会好很多。就好像电话营销你不要以为他们都是随便打的,他们买的号码也都是很精准的,比如车管所的数据,可能还有车的品牌,从而可以让你猜到他们的消费能力,增加成功率。很多人吐槽说经常接到推荐理财产品的电话,自己绝对不会买,觉得这些打电话的怎么可能会活下去。而事实上,人家活的还非常好,他们做错的也只是给你打了电话而已,而你只不过不是他们的客户群而已。你看不起他们觉得骚扰你,他们也看不起你,觉得又打到一个穷鬼。后来这种事情,被包装成了大数据影响。
好了,这个不需要再解释了,就是一定要限定缩小你的用户群体,以使的各种宣传和品牌建设都有的放矢,非常直白的对目标客户,诉说功能和解决的需求,从而放弃全品牌的想法。至少,短期之内是要放弃的。
第二,找到可以影响你的用户群体的途径
你指导你的用户是谁了,然后就要看看怎么能找到这些人。这个途径就很多了,我当时举了传单、地推、广告、短信、邮件等等几种方式。然后就是你的分析和选择。没钱的都喜欢泡在网上,所以如果你的产品是大众消费品,面对的都是屌丝用户,网络手段是好的。而如果你的客户比较高端,那你可能就要去机场、会所之类的地方针对性地推了。比如移动互联网广告,你选择在苹果手机上做广告和在安卓机型上做,客户和效果还是会有明显分界的。
其实一些传统的方式不见得是没有效果的,比如群发短信、比如邮件广告,如果掌握比较精准的用户资料去发送的话,效果肯定是不错的。包括一些电商渠道的促销也可以好好利用。再就是一些社区,贴吧,论坛,qq空间,百度知道,知乎等等,有一个自建站卖蜂蜜的,一个人就是维护一下百度知道和回答,给一些询问病情的人推荐蜂蜜养生,不到一年赚了六十万。我做微信朋友圈最好的学生,一个月一两百万流水的,就在专业论坛找客户和代理,因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
这些途径很重要,类似快销产品的渠道,掌握了渠道,才有可能带来粉丝,而不是去选择什么刷粉、骗粉,那样来的粉丝就算是真的,但可能根本就不是你的目标客户,所以一样没用。不是很有钱的话,就不要把钱都投在大广告上,不如去做一些小活动。找到有效的渠道之后,就可以开始进入下一步了。
第三,找到你和客户沟通和建立关系的方法
比如最简单的,我们换个电话,加个QQ,加个微信,以方便联系,我可以推荐给你信息,也可以更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空间让你被动的看到。比如说微博关注,电话热线等等都算上,还有网络社区,包括第二点中说的那些。因为你即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用户,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和用户沟通。记得,是沟通,不是推销。沟通的意思就是交流,有感情在里面,这样呢,你的产品就附加了服务,如果说以前大家会买流行的大品牌,那么现在可能会选择去购买服务好质量好的小品牌。所以,与其花精力去考虑品牌的逼格和调性,不如自己去派人去专门服务客户,用服务和感情,得到用户的认同,形成粉丝消费。记得,是认同,不是崇拜和洗脑,你必须承认传销做这种东西已经很有经验和传统了,但完全基于崇拜而不是产品认同的宣传最后一定会走上歪路,遭到觉醒的粉丝反噬,比如那个什么手机,你懂的。
当你和用户开始直接建立关系的时候,你的生意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就好像做朋友圈营销的一个经验就是,你一定会有客户会转型成为你的代理帮你销售这个产品,因为他的认同。这时候,就会有无形的口碑和传播了,你需要的就是不断的做内容让他们去传递。比如一些什么发烧友啊,最快啊,极客啊之类的概念。
第四,用户参与
之前传统的商业模式都是我们做出产品,然后宣传,然后让用户来买。这种玩法在产品少,用户多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一旦产品像信息一样爆炸,用户无法选择或者产品宣传成本太高的时候,那么用户就开始成为资源成为企业要争取的对象,企业就要开始去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造一个东西出来看看用户要不要。这里和天猫说C2B有相似之处,本质差别是,天猫的C2B是产品上的C2B,而我这里说的是感情上的C2B。也就是我一直说的情感营销,让用户认同你更重要,而不仅仅是做一件他需要的产品。
这里必须要说,小米可以炒起来,还是有一些过人之处的,比如在一开始喊发烧,喊极致,喊超预期,最近黎万强也改说参与感了。记得,是参与感,不是参与,参与太多会乱,但是有参与感还是很好的。比如说,我国长期以来的一个产品,举报箱、信访制度,就是这样的东西。用户参与了,有了参与感了,自然就会对产品有感情,就算很烂,也可以忍受,这一点,已经验证过了,你已经不能用产品质量来考量用户的想法了。
第五,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就是用户感受,这一点大家做的都不错,经常会有很多的花样出来,你去看一下那些炒作的案例,大部分都是炒作的用户体验。不计成本的做一些服务出来,让用户开心,觉得超预期。这里需要注意的依旧还是成本,很多人不计成本是为了造势宣传和融资,真正的运营中,成本还是第一考虑的问题,这一点千万不要被带到沟里去。换句话说,人家玩花样讨好消费者是为了忽悠投资人的钱,而你就是为了赚消费者的钱,目的不同,成本控制也不同。这一点还是要分行业去考虑用户的痛点,并且解决它。这个问题,就放到进阶的讨论中去吧。
第六,品牌战略
以上所有的五个步骤,核心目的都是一个,就做一个品牌出来,比如说“万能的大熊”,就是一个品牌,因为我一直在做,所以我才可以去讲,怎么做品牌。品牌策略是一个讲的比较烂的东西,主要问题是,大部分讨论这个问题的人,都集中在了品牌定位这个问题上的纠结,以为定个好位,就成功了,其实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步骤了。真正难得部分在后面,包括品牌承诺,品牌规划,品牌文化的形成,以及品牌优势的形成,难得都是在执行步骤,而不是策划上。因为在执行上,需要考量更多的创意和效果,而且也受到客观的能力和条件所限制,所以,品牌问题,是一个好说难做的问题。
前两天一个apps的朋友来找我探讨这个问题,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在定位上,都有些问题,而在渠道和事件上,就根本是无计可施了。这个问题,大家多多思考一下,然后留着进阶讨论吧。
虽然这篇文章比以前长了很多,但很多问题的讨论也是浅尝辄止,这里讲的六个方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想做好这个事情,就要把这些方面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先建立思想,再形成制度和规划,然后开始认真的执行,最后融入每个企业员工的血液,然后你就建立起了一个品牌文化,逐步就会形成品牌优势。一个新时代的品牌,就这样建立的,总体上还是很需要一点时间的,千万不要老想着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