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你担心的话,那么再让我们瞧瞧:许多使用那些仪器的医生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它们的工作原理,也不知道如何调校,更不了解如何判断仪器运作是否正常。如果真是这样,你还能在接受检查时泰然处之吗?
造成医疗事故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在政治上的天真和商业上的无知。总之,医生们远不如人们想像和期待的那样聪明。更可悲的是,由于他们的天真和无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向引以为荣的事业正在受到利欲熏心的制药商的全面控制。
至于医务人员中有人被制药公司所收买,那究竟是因为其自身的贪婪堕落,还是因为存在上述的天真和无知,目前我还难以确定。但我认为大多数医生都太过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世界也过于隔离,这使得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是否已掉入世界上最贪婪的制药业的陷阱。
在中世纪,人们不愿到医院去的原因是:从那里活着出来的希望几乎是渺茫的。那些有幸捱过庸医和护土”治疗”的人们,最终仍可能会死于病房中的交叉感染。这种情况直至20世纪才有所改观,这得益于麻醉剂、消毒药物和抗生素的发明。
医院里的患者因此有了相当大的痊愈和康复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现代医药又一次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生们也再一次成为导致死亡和引发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令人惊讶的是,有证据表明医生导致的严重疾病与癌症、心脏病一样多。看来所有的医院也许都该在它的门口贴上这样的就医警示牌:每6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名患者的住院是由医生误诊引起的。
政客无疑也该为此类灾难性的现象负责,因为正是他们把医院的控制权交给了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无能的官僚体系。
在许多国家,医院中的护士人数和床位数正逐年减少,但行政管理人员却在增多。病房被关闭或闲置的同时,管理人员却花费大量金钱去购买巨大的壁毯和进口的花卉,还要在高级酒店安排奢华的周末聚会。
我们可以抱怨无能的管理人员,但我们更应该谴责那些授予他们权力又听凭他们滥用职权的政客们。政客和管理人员浪费金钱和滥用权力,无疑削弱了医疗服务的有效性,但传统医疗成为病人健康威胁的另一个更关键的原因是:医疗机构把自己——从肉体到灵魂都出卖给了大制药商。
如果你认为医生给你开处方时都以科学为依据,都是对症下药的话,那你真是太天真了。多数医生并不知道药物是如何被研究开发出来的。当医生掏出纸笔开处方时,他只记得医药公司代表介绍的那些药物,或是那些医药公司广告□□传的药物。
医生再也不是一种职业了——这个事实够残酷的,今天的医生仅仅是制药公司市场部的附庸。一度受人尊敬的医生如今为了免费的午餐、赠送的礼品和免费打高尔夫球而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灵魂被制药公司所收买。
说到广告的真实性,就连二手车的推销广告也得在药品广告面前甘拜下风。医药公司和它们旗下大量收入丰厚的雇员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在这些残酷无情的人面前,哥伦比亚的毒枭无异于一些不谙世事的童子军。
不少医生处方的药物几乎完全无效,其中多数不仅无效,而且具有危险性。多数制药公司在试验了他们用于动物(无法预计在人类身上会产生什么作用)的药物之后,就极不人道地用推销洗发香波、香烟、汽车和香水的方法将它们通过医生推销出去。政客、官僚和医生携手,使医疗水平退化到了中世纪时的状态。
本书的写作目的很简单:建议你对医生抱一种客观的认识态度,告诉你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医生是如何误诊的)以及建议你如何保持健康,从而尽可能远离医生!
20年来我都是一名充满热情的病人利益维护者,人们除了需要对医生带来的危险保持清醒外(如果你想健康长寿,就需要对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保持一定程度的怀疑),还需要尽可能地将生活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的重要性。
你必须保持独立;你应该学会适当地提问(本书将告诉你该问什么问题);你要了解在服药的进候需要注意什么(本书也有介绍),以及如何成为一名独立思考的医疗消费者;最后,当你需要医疗帮助时,还应该知道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正确发挥医院和医生的作用。
一个多么可怕的书名—《别让医生杀了你》
没读这本书之前,还真想不到问题会严重到这种程度。向以救死扶伤为职责的医生,怎么竟与“杀”字有了干系?
400例尸检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诊断是错误的,其中13%的患者具有潜在治愈的可能;对1800名患者生前所做诊断进行研究,发现20%的诊断与患者死后的诊断不符;在51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8例被漏诊;在大医院工作的放射学专家对56%的胸片有着不同解释,放射报告的误差率达40%以上;即使在仪器运转良好的情况下,化验的准确率也只有95%,一位做了20项化验的患者,就可能有一项错误地提示他有病;有80名医生对女性的硅胶乳房进行检查,有一半人没有发现隐藏的包块,出错率高达50%……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病人被误诊或漏诊,并因而送命?一个最普遍的原因,就是过多地依靠现代科学检查手段,医生自身的检查诊断能力每况愈下了。当病人的病况与仪器检测的结果不对称,医生完全按照仪器检测结果设计治疗方案,严重后果就不可避免了。
诊断如此,用药又是什么状况呢?老一辈人还记得,早年间得了感冒,医生只是开上几片APC,交待你多喝开水就行了。如今可复杂了。止咳消炎抗菌的胶囊、冲剂、糖浆开上一大堆,还要在门诊观察室吊上两瓶水。本来感冒是病毒所致,抗生素是没有用的,但医生总会说你气管有轻微炎症,发展成肺炎就麻烦了。看起来,这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实际上是滥用抗生素成了毛病。
也许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面对处方首先想到的不是对症下药,而是医药公司代表与医药广告上介绍的那些药。
这些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制药业的市场推销工具,借合法身份获免费午餐。于是,就有了苦味的幽默:你吞下一粒药丸,腹泻了;你的好友吃了同样的药,却便秘了;而你的舅舅则根本不能吃这种药,因为他会起疹子。
很多患者都不乏这样的经历,当你往医生面前一坐,仅仅是刚开始叙述病情,一大叠化验单检查单就开了过来。这些都是必需的吗?不。实际调查表明:至少有2/3的化验检查是多余的,其中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仅在1%的诊断中有用,X线检查只有1/10是必要的。
没有准确的诊断,开出的药物又数量惊人,导致危害继续向前延伸。如今,在欧美,每6名住院病人中,就有1名是误诊或药物副作用而住院。这种由医生导致的疾病已经愈演愈烈,其危害已经足以与癌症和心脏病相提并论,成为引发疾病和导致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