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L基金的合作是丸美“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品牌”的关键一步。实际上,不少人为后者暗暗捏了把汗。一入豪门深似海,中国不少本土品牌被注资或收购后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土化妆品企业积贫积弱已久。
当国内企业准备在前景巨大的化妆品行业一展身手时,猛然发现,在资金、人才、品牌影响力等综合实力上占绝对优势的跨国企业,早已远渡重洋汹汹而来。例如资生堂、联合利华、宝洁等国际品牌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进入中国。
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本土品牌一出生就面临国际级竞争。孙怀庆感叹:“这个市场就像一个过于严厉的老师,你还没来得及上课,就要开始考试了。”经历了严酷考验而能幸存下来的企业,都形成了某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渠道拓展,以及产品定位与创新上。
渠道竞争力已成为大多本土企业的共性。面对外资品牌在一线城市的绝对优势,很多本土品牌为避其锋芒,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入手开发市场,尤其以专营店、商超的形式开疆扩土。
目前我国化妆品专营店已超过16万家,市场份额达三分之一,并以30%的年增速快速发展,在许多二三线区域市场份额超过60%。本土企业在这些渠道的建设上颇有心得。例如丹姿,每年在形象终端陈列和体验活动上投入巨大,而且偏爱选择区域小代理商,因为他们更熟悉本地商超系统,具备良好的客情关系,能争取到优势卖场资源。
而在产品定位和创新上,本土品牌也在迎头赶上。例如,丸美专注于眼部护理,2003年针对眼部细胞难以吸收营养的问题,开发出眼部多元细胞修复素,而兰蔻到2009年才推出功能相近的产品。背靠上海家化的佰草集,在1995年就建立了强大的研发队伍,定位于“现代中草药个人护理”,并借助于丝芙兰等渠道,使产品获得了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