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专题 >> 企业新闻

吉利:私营企业造汽车


[  工人日报    更新时间:2005/9/12  ]    ★★★

     
    本报记者张炯强  杨哲华

  中国汽车市场杀出了一匹黑马:吉利美日轻型汽车。

    浙江台州的吉利集团投资3亿元,推出了这种使用日本丰田1.39升四缸发动机、配有三元催化装置、可与国内中档小汽车相媲美的汽车,售价仅为5.8万元。这家企业甚至还承诺,两三年后,力争使车价降低到两三万元。

    投资生产吉利汽车的李书福是个私营企业家,没用银行一分钱贷款。有人说他“头脑发热”,“投资汽车注定要失败”。理由是汽车属资金密集型产业,也因为WTO的挑战,我国的私营企业还不具备在汽车行业的竞争能力。但是,据介绍,吉利汽车眼下供不应求。李书福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初识李书福:几乎每个论点都与流行的有些相悖

    记者来到位于浙江临海市的吉利汽车生产厂时,已是傍晚6点多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正与当地一批干部座谈。

    “汽车工业现在已谈不上高科技产业”;“搞汽车不一定要投入大量资金”;“WTO对中国汽车工业是‘利好’,不是‘利空’”。李书福的这些话,让人吃惊不小,几乎每个论点都与流行的观点相悖。

    一直谈到7点,李书福才想起请我们到食堂吃饭。席间,他和同事们还在讨论工作。

    有一件事引起记者的注意。李书福说,在自己厂里请客,他也得付钱。因为,吉利集团内部的后勤工作都已实行承包,诸如清洁、食堂等,每项后勤工作的负责人都是一个小老板。只要在限定的额度内,小老板自己经营有节余的,就是他的收入。后来,记者又听说,整个吉利集团正在推行“老板化工程”。李书福说:“只要有技术的,有本领的,我们首先要考虑把他变成老板。他不敢变,我们支持他变;他不懂得变,我们教他变。”

    吉利在国内汽车业引起不小震动。在国家有关部门允许民间资本投入小功率轻型汽车生产后不久,李书福便大胆介入。首期投资不过3亿元,不到一年,吉利小汽车就进入了市场。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这种小车使用的是日本丰田1.39升四缸发动机,配有三元催化装置,内装饰豪华,外型没有“后屁股”,与早期的夏利车差不多。目前,“金夏利”的售价高达9万元,而吉利车最高售价仅5.8万元。

    有人说,李书福原先不懂汽车,投资这项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必是凶多吉少;有人说,汽车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没有大的规模,车价不可能降下来,李书福现在是低价倾销;有人说,现在汽车市场供大于求,李书福这种投资是重复建设,不值得提倡。

    面对上述说法,李书福首先向记者谈起了略带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

    “摩托车搞得不错,现在可以试汽车了”

    吉利集团的前身是于1984年创办的黄岩极花冰箱厂,当初员工不过十几个人,几万元资金。很快,厂子关了门,李书福就去深圳念书。因为没有钱,他就和同学合租房子。那是旧房子,需要装修,买材料的任务落在他身上。当时,连李书福也想不到,这件事会成为自己创办吉利集团的起因。他发现,装潢市场很大,利润更大,于是决定回家乡做装潢材料。

    开始就有人笑话李书福,说装潢市场的材料都是进口的,你能做成?他不服,结果两三年就做出几亿元。目前,吉利出产的国美铝塑板已成为国内知名产品。后来,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书福有个朋友买了辆进口摩托车,出了车祸。他出于好奇,把它拆开来看了看。那时,一辆几万元的进口摩托车可了不得,但李书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决定自己搞。

    又有人笑话李书福不自量力。但是,仅几年功夫,他搞出了颇有名声的吉利摩托车,现在已出口欧美20多个国家。

    说到搞汽车,就更有意思了。李书福说,有一次他出差去参加一个车展,当天晚上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开着自己生产的汽车。就在那时,北京一位领导打来了电话,说:“你摩托车搞得不错,现在可以试汽车了。”这样,就定下来搞汽车了。

    李书福笑着对记者说:“瞧!开始我搞什么,就有人笑话什么,结果都成功了。”他又说,以前的成功看上去偶然,其实也有必然的因素。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就是市场需要什么,你生产什么。只要摸透了市场,企业就一定会成功。

    “轿车市场不景气,根子在企业经营体制上”

    李书福说,现在国内轿车市场不太景气,根本原因是出在原来的经营体制上。长期以来,我国轿车工业实行国有资本垄断经营,投资集中于公务及商务用车,忽视了家庭市场,造成现在的供过于求。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国内没有轿车市场。十几万、二十几万元的车卖不出去,但8万元以下的车却大受欢迎。吉利目前推出的低价车没有库存,市场供不应求。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正兴起“经济型汽车”热,除吉利外,江苏悦达、天津丰田、贵州云雀、长安铃木等也相继推出低价车,一些老企业如上汽、一汽也在这个市场上跃跃欲试。有人估算,此番投资热将花费上千亿元,必然会造成重复建设。对此,李书福不以为然:“有市场经济,就会有重复建设。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如果市场完全供求平衡,哪能有竞争?哪能有提高?”

    李书福举例说,前些年,就有人说我国的家电行业重复建设太多。然而,事实证明,经过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我国的家电业已站稳脚根,在国际竞争中也处于优势地位。在市场经济中,不可能所有企业都崛起,有兴有衰,这样才能发展,人们对此应该有承受力。当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纯行政式的重复建设不值得提倡,但如果是市场行为,就应该遵守市场的法则。吉利投资汽车,没用银行一分贷款,是纯市场性投资,理应得到支持。

    1999年8月,吉利汽车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集团在宁波建立起新的基地,一期投资10亿元。李书福说,汽车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的确非常重要,是降低成本的前提。但是,这种项目的成败不能以投资多少来评判。有人一直认为汽车项目的成功要靠几十亿元来买,这不对。因为汽车工业面对的是全球汽车巨头的竞争,人家是上万亿元的企业规模,你光是用钱去拼是错误的,关键在于培育自己的市场,搞好企业的管理。
    “汽车业是‘旧经济’,所以中国汽车工业有戏”

    李书福还有一个观点:汽车不是朝阳产业,不是高科技的代表。为此常受非议。他的论据很简单:“看一看美国大汽车商的劳动生产率,看一看它的人均利润,远不能与信息业比,远不能与软件业比。人家都承认这是旧经济了。”正是基于这一点,他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有戏。为什么?“因为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我们有竞争优势。”李书福说,以前搞摩托车,也有人说那是高技术,我们搞不过别人,但是现在,同样的质量,同样的产品,我们可以卖到几千元一辆,只是别人价格的1/10,在国际竞争中占到了上风。摩托车如此,以后汽车也会如此。

    说到5.8万元的市场最低价,李书福没有放开谈,也许这涉及“商业秘密”。他只是说,不可能赔本销售,他们是自己投资,没有人补贴,赔不起。他又说:“你可以看一看现在国内一些大汽车厂的人员情况、企业费用多少,他们降得下来吗?而在吉利内部,实行的是‘老板化工程’,降低成本,人人自觉。”说到这,他的意思其实已很明白,吉利价格上的优势,关键来自不同的企业机制。

    “‘入世’对中国汽车业是好事,对我们更是利好”

    谈到我国即将加入WTO,李书福说:“肯定有的汽车企业会受到冲击,主要是那些习惯于受到保护的企业,但对我们是好事,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是好事。”

    他认为,首先,现在他们只能生产两厢式的轻型汽车,还不能被正式称为“轿车”,更不能生产高档轿车,并非没这个能力,而是有关政策暂不允许。如果到那时,就有了再一次打破“禁区”的条件,就能形成全面的竞争机制。其次,“入世”后,低关税使他们在进口零部件时能大大降低成本,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国内市场。第三是全球资本的利用。可以利用国外资本,可以到美国、欧洲去上市,在全球范围利用资金。第四是国际人才的利用。现在,他们引进人才很难,“入世”后会容易些。所以,“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是“利多”而非“利空”。

    对于最为敏感的汽车价格问题,李书福说,现在有一种误导,认为“入世”后进口车会十分便宜,其实不然。在国外,即使是最普通的新车,价格也不会低于五六千美元。照此估算,到2006年汽车关税降低到25%,再加上17%的增值税,便宜的进口车价格不会少于8万元人民币。当然,这对一些企业是有压力的。但是,现在吉利的车价可以说已经与国际接轨了。吉利的计划是,两三年后,车价降至两三万元。这并非不可能。以前搞摩托车就是一个例子。

    结束采访时,李书福又放出一句惊人的“狂言”:未来中国轿车的产业基地在浙江台州。他的论据还在于以往搞摩托车的经验。10年前,这里没有生产出一辆摩托车,现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基地。
    李书福的汽车梦能否成真?人们拭目以待。

  编者附记:对于李书福和吉利汽车,众说纷纭。有人大声叫好,说吉利车就好比是条鲶鱼,能冲破汽车行业目前的沉闷局面,更有人认为这是私营经济介入支柱产业和大工业的探索。也有许多人对此持谨慎或保留的态度。编者曾就此请教过国内汽车业的权威人士,他们中一些人的看法是:“从事汽车业,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以可靠的质量来对用户负责。在这方面,光有理想、热情是不够的。当然,李书福的观点作为百家争鸣里的一家,可能也有它的价值。”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之所以编发这篇稿件,也是从倡导竞争、鼓励探索的角度出发的,与是否认同文中观点或某种汽车并无直接的关联。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0年05月09日第一版)  

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厂生产车间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吉利连续三年跨入“中国企业500强”...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2005:吉利5款新车全面出击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