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收入从2003年9亿多元增长到去年的131亿元,这是中国电影产业不断上演的奇迹。
不过这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市场,有约一半的票房收入被好莱坞大片赚走。不仅如此,当大部分人还将目光停留在影片市场上时,一些外资厂商早已将目光聚集在影院设备这个巨大的市场上。
以最核心的数字电影放映机为例,目前国内电影院的放映机基本为比利时巴可公司、美国科视公司和日本NEC公司3家外资企业控制了。而在胶片机时代,中国不仅全部国产,甚至还出口美国市场,目前,能够生产胶片电影放映机的三家中国公司已逐渐转到其他业务领域。
电影数字化演进
在1992年以前,中国电影院播放的悉数是胶片电影。那时候的放映机还都是国产的,“我们最精彩的就是放映机,摄影机还都是外国的。”中国电影放映协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当时国内有哈尔滨、天津、广东三家电影机械厂生产胶片电影放映机,其中,哈尔滨电影机械厂最早引进苏联技术,进行国产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电影公司就开始跟踪了美国的数字电影发展。随着2001年数字电影的问世,中国一次花2个亿购买设备,一下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电影国家,当时中国进口的第一套数字电影设备清晰度为1.3K。
不过,很快,中国电影公司的人发现“上当”了。因为设备买回来仅仅一两年时间,美国方面就宣布1.3K的电影不再供货了。
“但是不后悔,如果没有那次的投入,今天中国数字电影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快。”上述专家说。
当时,中国电影设备厂商并没有意识到数字电影会发展得如此之快。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核心技术是芯片,而这种芯片只有美国的德州仪器和日本一家公司能够生产。由于美国在电影市场内容方面“垄断”,所以日本的这家公司也难敌德州仪器。没有这种芯片,就生产不出数字电影放映机。
中国电影设备厂商当时没有抓住先机,多年以后,当中国厂商再希望与德州仪器联手时,因为其已授权给了三家公司,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德州仪器不再授权给其他企业。目前,符合DCI规范的数字电影放映机全球只有四家公司,分别是比利时巴可公司、美国科视公司、日本NEC公司和索尼公司。
于是,中国设备厂商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上述专家预测,随着全球数字化的进程,胶片将退出市场,导致洗印厂必须选择其他的业务模式,不然将面临倒闭的可能。到今年年底,全国洗印厂差不多就会全部停产,胶片电影也将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