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华相比,同样进入日本市场较早的尚德要谨慎得多。来自尚德的人士透露,今年尚德在日本的销售目标是100兆瓦,其中60%-70%的目标市场仍然是住宅。
尚德从2009年开始在日本市场销售家庭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日本有80人左右的团队,去年已占有5%的市场份额。“但很多日本公司担心尚德的财务状况,今后其在日本是不是还能排在外国品牌的首位就不一定了。”崔娟娟说。
实际上,在日本主要是卖系统,光卖组件是没人要的,所以找对合作伙伴尤为重要。在日本时,崔曾专门去考察过尚德组件在山田电气的卖场,一千瓦的安装价格在4万元左右,比夏普的报价便宜不足一成。“我现场问了下店员,绝大多数顾客还是选择日本品牌。”
虽然日本去年光伏装机达到1.2吉瓦,在不考虑代工的前提下,海外公司的组件销售仅约160兆瓦,其中尚德50兆瓦,阿特斯30兆瓦,剩下的以台湾和韩国公司的销售为主,中国其他公司没有超过3兆瓦的。
“通常而言,中国公司产品一级代理的价格比日本产品要低15-20%,在终端系统上,价格只低10%,很多消费者考虑到要使用25年以上,在价格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更愿意买日本的产品。”崔娟娟说,“中国产品难有较大价格优势,主要是因为营运费用不低。”
中国光伏企业淘金日本 低级竞争模式难续
如果想在日本1年卖10兆瓦的住宅屋顶系统,就必须在日本雇至少8个本地员工。1个总经理、2个销售、1个一级电气工程师、1个一级建筑师,外加1个采购,1个文员,1个售后。这些人的工资福利每年总计500万元,另外办公室租金销售费用等100万元。
此外,就算中国组件厂母公司愿意赊几个月组件给日本分公司,当地的逆变器和支架公司却不会给新去的中国公司赊帐,分销商最长90天的帐期至少要准备1500万元的流动资金。
“每千瓦系统你赚1万日元,卖8MW系统才能保本,剩下的利润至少一半要上交日本国税局。”崔娟娟说。
对于中国组件厂来说,进入日本市场另一个难题是要满足其复杂的认证需求。日本市场的认证分为J-PEC和JET,前者针对住宅市场的销售公司,认证时间约需半年。而如果要做地面电站,则必须通过JET认证,需要对原材料、工厂生产和管理流程进行全面评估,通常需要一年时间。“每年可能只有5-6家中国公司能够拿到。”崔娟娟说。
但为了赢得市场,日本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争夺的新焦点。眼下,除了阿特斯和天合光能在日本设立了销售子公司,晶澳、英利、亿晶等也都和日本本土的经销商或者系统集成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今年4月初,英利宣布将进军日本面向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太阳能电池市场。紧随其后,海润光伏宣布,以9800万日元注册金在日本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海润光伏日本株式会社。
“中国的大企业总是执着于品牌,但日本市场却总是排斥外国品牌。”前述熟悉日本光伏市场的人士说,“如果企业打自己品牌一年只卖二三十兆瓦,远不如做代工每年五六十兆瓦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