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个人征信报告中有更为详细的信息,包括银行客户的收入,详细住址、手机号,甚至配偶和子女的职业和生日等等。正是借助这些信息,朱凯华筛选便排出最有可能的密码。
王小姐:这个号码跟我的身份证有点关系。
解说:然后朱凯华逐步登陆网银,然后逐一实验。到被抓获时使受害人损失300多万元,是什么人在出售详细呢?胡斌,网名夜光杯,单位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贷款审核员,向朱凯华出售信息300多份。曹晓军,网名四一人生,中国工商银行客户经理,仅他一人通过中介向开跨出售公民更征信报告138份。向朱凯华出售个人征信报告、银行卡信息的,还有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董某、中国工商银行。这些信息本属严格保密的信息,在这些银行工作人员手中却被一份十元到几十元的价格大肆兜售。这些详尽的信息给多少心怀叵测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王小丫:在采访当中一位记者问银行的工作人员说,你觉得个人征信报告的泄露会有怎样的危害、怎样的影响呢?这位工作人员说不会有什么危害、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我国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专门增设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条款,其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将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另外,窃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犯这两款的犯罪人员直接负责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芮成钢:我们生活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很多信息对个人而言不仅仅是隐私,有些个人信息还事关财产安全、家庭安全、生命安全。偏偏社会上有这么多公司口口声声说掌握着中国大量消费者的信息,甚至包括我们的消费习惯,还有你的收视习惯等等。但是这些信息的来源是否合理合法,这些信息的使用是否合理合法。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家公司,就声称手中掌握着1.5亿中国中高端消费者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怎么来的,这家公司又打算如何使用这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