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口渴口辣”找上阮玲玉
1927年,当中国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可口可乐的瓶装饮料便在中国出现。当时习惯喝茶的中国人对这种带点苦味和辣味的“洋水”不太感兴趣,可口可乐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在租界的外国人和一些上层社会人士。怎样扩大可口可乐的影响,让普通百姓都认可并喝这种饮料,可口可乐公司绞尽脑汁。
“Coca―Cola”初进中国时,中文名称音译为“口渴口辣”,这个名称实在不伦不类,“口渴”之余还要“口辣”,这怎么能吸引顾客呢?为了能找一个好的中文名称,Coca―Cola在中国和英国举行产品命名大赛。主管亚洲业务的伦敦办事处在报纸上大作广告,并悬赏重金。当时一名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教授便以“可口可乐”参赛,一举获得金奖。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还请大名鼎鼎的阮玲玉做广告代言人。当时阮玲玉正凭借《神女》和《新女性》在影坛大红大紫。阮玲玉喝可口可乐的照片和宣传画不仅频频出现在报刊上,而且以日历的形式向客户赠送。借助阮玲玉的人气,可口可乐开始进入市民阶层。到1933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可口可乐汽水厂。到1948年,该厂产量超过100万箱,创下美国境外销售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