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二奶”消费力占去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二奶”这个在中国备受争议的消费群必须用根植于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文化价值观念包括婚姻与性的差别,以及感情“交易”的现实性而非浪漫性。
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男人为了“实现其对上天的命令”,需要生儿子。而女人通常被当作实现男人这种愿望的方式。因此,纳妾就成为一种惯例存在了几千年。中国人一般对性持有非同一般的现实主义态度。
如今,相对于找“二奶”,丈夫去做按摩更容易让妻子想歪。如果多数不富裕的男人找了“二奶”,这会对他的婚姻构成根本的威胁。而如果这个男人很富裕,那他找“二奶”就没有违反对妻子的责任。因此,男人接纳“二奶”又不用与妻子离婚就形成了一种系统。“二奶”虽然不被社会认可,但她们也不令人反感。
据调查,男人养一名“二奶”平均每年需要付出5万元人民币。“二奶”不仅是女友,更是需要养的,她是男人展现权利和影响力以及敛财的结果。
奢侈品礼品文化主要盛行于男人之间,这种文化在商界可以增进信任,这也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独特的促进因素之一。男人们购买的奢侈品比女人们多得多,目的通常是给商业往来添加润滑剂。
然而,据观察,奢侈品的另一个重要销售方式是男人买给“二奶”,涉及的品牌更加令人炫目。
“二奶”喜欢炫目的奢侈品牌,是因为她们必须向人们展现,她们的男人忠诚于她们。她们过着非常没有保证的日子,不自立,需要向外界展示这样一个事实:她们有资助者。
禁止官员找“二奶”不是出于道德层面的考虑,而是出于反腐倡廉的目的。养“二奶”的费用一般都是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得的好处,“二奶”会催生腐败,因为官员的实际收入根本不足以让他找“二奶”。
【大家如是说】
这个消息听起来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道德沦丧风气败坏之举竟讽刺般地近乎主导着奢侈品的消费现状。经济水平的飞跃发展使得“二奶”这种职业人群渐趋普遍,而“金屋藏娇”又间接地带动消费额增长,这种循环式的产业链固然利润可观,却是建立在万千个美满家庭的支离破碎上。若是直接一点规划到财富与家庭的抉择,那么有些东西的返璞归真必然会使一些东西销声匿迹,这就看人们如何选择了。――于瑶瑶
通常人们会谴责二奶,但是我想说,二奶也有二奶的辛酸。她们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金钱、物质、房子),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没有名分、没有独立性、没有两性的平等,更不要指望男方的忠诚。女性总是会趋向稀缺资源,这是一个规律,无关道德。这种稀缺资源可能包括大学的学生会干部、摇滚歌手、体育健将、有钱人、有权力的人等等。不同的时代稀缺资源也不一样。现在是个贫富差距急剧增大的时代,金钱就成了最稀缺的资源。钱多的人也就成了女性趋之若鹜的对象,包二奶也就稀松平常了。如果哪一天,中国的贫富差距缩小了,女孩们会重新对歌手、诗人和肌肉男感兴趣的。相信她们,她们会的。――王俊岭
“二奶”存在的必要条件有两项:其一、物质的社会;其二、虚荣的主题;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鄙视其存在性,可是却不得不承认它的实际存在。更成为了奢侈品的主力?是一种社会的扭曲,人性的迷失!――李斐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为了在最短时间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有部分女人就会想要追求捷径,这既可以说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也可以说是现在的人太浮躁,急功近利。价值观的建设也是个最重要的方面。――刘嘉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