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建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消费者在购买企业的产品后,企业把消费者的消费视为对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该企业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消费变为投资者,将不仅仅只关心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数量和质量,也关心购物后所带来的利益。
2007年,“我爱我买”网站开通了。相比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电子商务平台而言, “实体+网络”成为“我爱我买”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我爱我买网站上的卖家全部是企业。”
诚信问题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顽疾,曹建华表示,在源头上,供应商及其产品都必须接受“我爱我买”网的“严格审查”,合格者方能合作。
“企业要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食品卫生许可证等,假如你的商品进入我们平台以后,出了一两次质量问题,我们就要劝他们下架。”
在网站逐步进入良性运营状态之后,曹建华那个酝酿了多年的大胆的想法也逐渐成熟了,那就是给自己的经销商和客户们一份优惠方案——“消费了产品可以积攒养老金”。
曹建华解释说,现在的企业销售为了吸引顾客,常会采用返利、积分、打折等促销手段,但是那种返利大都不会让消费者产生“实际利益”。
“我们也返积分,只是我们返给的积分,实际就是钱,就是企业真正的让利。”
家帝豪集团首先拿出四种自己研制、生产的产品投入“消费养老”计划。曹建华表示,“这只是一个表率。”曹建华说,他希望登录“我爱我买”购物网的企业慢慢都会接受他的模式;把原本属于产品利润的80%都拿出来回馈消费者,让更多的消费者拥有“养老计划”。
“新商业模式”?
曹建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消费者在购买企业的产品后,企业把消费者的消费视为对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该企业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消费变为投资者,将不仅仅只关心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数量和质量,也关心购物后所带来的利益。
2011年4月8日,上海家帝豪集团“我爱我买”网站发布“第一个消费年积分转消费资本公告”。公告上表述,“我爱我买”平台的“消费养老”计划实施的第一个消费年已于2011年3月31日结束,在2011年4月20日把消费者账户中的积分正式转入第三方权威金融信托机构(具有账户管理资质和养老金受托资质的养老金保险公司)进行信托管理。
《中国经济周刊》从家帝豪集团获悉,首批自愿参与人员7965人的消费返还积分实现了“消费资本”的兑换。
“这部分资金总额已达260多万元,已经和企业账目剥离,单独放进了在农行开立的专门账户中进行管理,随时准备进入信托机构。”曹建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是,如果若干年后,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或无足够资金返利给消费者,怎么办?
据曹建华介绍,首期260余万元资金中包含了上海家帝豪的“收益承诺准备金”,这部分资金将跟消费者消费资本总额一起放进第三方有资质的养老保险机构账户中,经过信托运营增值后再进行分配。
这与当前国家三大养老金支柱之一的“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及其雇员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代缴,并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即企业与员工个人各缴一部分)操作方式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企业年金”是企业为自己员工的代缴行为,而上海家帝豪的“消费养老”模式则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行为。
目前,家帝豪集团正在与“上海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权威机构接洽,拟将这部分资本转入其中一家专业养老金保险机构进行信托管理,并希望能够实现与个人养老金账户或企业年金账户的对接。
曹建华告诉记者,其中一家信托机构的董事会已经批准了项目的启动计划,“相关细则还在制定当中。”
这些“相关细则”,或许会成为决定曹建华“消费养老”成败的关键。 (作者:宋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