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琴”让章子怡找到了一个情感释放口。 郭延冰 摄
电影《最爱》(初名《魔术时代》)开拍的时候,章子怡正深陷“三重门”(“泼墨门”“诈捐门”“诱惑门”)给她带来的诸多猜测、争议之中。这是她自出道以来,在名誉上遭遇到的最大危机,她的压力可想而知。那时候,在《最爱》拍摄地的深山里,她每天迎接日出日落,看起来十分安静,但内心却波澜起伏。“我没有做坏事,为什么要站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章子怡问自己。然而来自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让她非常绝望,绝望到“甚至连星星那一点微弱的光线都看不到”。
好在这时她遇到了“琴琴”(《最爱》女主人公)——一个与当时的她同样饱受冷眼、饱尝人世是非的女孩儿,“她的挣扎也是我的挣扎,她的委屈也是我的委屈。”因此,在整个拍摄过程中,章子怡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演“琴琴”,还是她自己。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她可以通过“琴琴”来释放自己压抑、纠结、复杂的情感,“否则我只有去上吊了,是‘琴琴’救了我一命。”
按照常理,人在经历背叛、出卖、诽谤、恶意攻击之后,会变得小心翼翼,不再轻言信任,也不再轻易敞开心扉。章子怡却是个率真的北京女孩儿,在整个采访中,她不仅没有介意“伤疤”被再次揭起,而且十分坦诚地与我分享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情感经历。伴随争议成长起来的十几年的路,章子怡走得不易,她说现在的自己还是难改要强的性格,但也不再害怕孤单、无助,反而开始喜欢独处,开始享受孤独。尽管她知道,明天还是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挑战,但是有过这些经历,她的人生态度却更加豁达,内心依旧充满阳光。
谈《最爱》 女主角的挣扎也是我的挣扎
章子怡认同,“琴琴”是自己出道以来,演绎得最精彩的一个角色。但这并非因为是通过表演上的技巧和设计而达到了一个高度,而是因为章子怡体验到了什么叫做“角色附体”。这种无法复制的真情实感的演绎,让顾长卫导演经常忘记喊停,经常忘记这是在拍戏。在拍摄的那段时间里,章子怡把“琴琴”的委屈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连在了一起,也通过这个角色把自己的情绪尽情释放。因此,从某种心境上来说,“琴琴”就是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