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也是等主办方的通知,如果需要做宣传,他们会跟我们联系。跟我联系的那位主办方的人一直都是跟我用邮件联系,基本没通过电话。”一位担任过演唱会宣传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王菲在北京完成最后一场演唱会(资料图)
11月6日,上周六,天后王菲巡演北京站落幕。
连开5场、不做宣传、票价翻番,这是此次王菲巡演最明显的特点。这一连串少见的现象,让王菲的此次复出巡演显得“非比寻常”。
而这一系列的“异常”情况,也让圈内人士担忧:王菲多年创下的品牌损失惨重。
非比寻常票难买
场场“一票难求” 实为营销手段
“一票难求”是此次王菲北京演唱会绝对的主题,5场演唱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复制这种情况。
造就这一主题的过程大致如下:在王菲开唱的消息发出后,先散布王菲收“650万元一场歌酬”的消息,再以此抬高演唱会票价,继而声称在零宣传下网上卖票已差不多售罄,造成王菲复出“一票难求”的虚像,接着出现黄牛炒票,票价翻番。
一般演唱会黄牛票都会比票面价值低出不少。而这次,没有买到票的粉丝,想从黄牛那里买到便宜票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看似火爆的售票情况,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其实是王菲巡演团队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事实证明,这种营销方式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赚最后一桶金 天后变成“棋子”
资深娱乐策划人田金双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主办方和黄牛相勾结,哄抬票价,这其实是一种“自杀式的营销模式”,王菲蜕变成了商业工具的“棋子”,意味着王菲方面急于在内地市场淘得最后一桶金。
田金双认为,这种营销方式是非常规营销,在娱乐营销中比较少见,在一般的演唱会营销中,称之为“黄牛式营销”。像王菲巡演团队这次大张旗鼓地去操作,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有组织、有目的、有策略、有战术的应用,尚属首次。
而这招一般的演出商不会轻易去用,因为它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有好的商业收益,但也容易出现反弹。 “就像"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就是最后一招,这招不叫战胜计,是战败计,没办法才使的。”田金双说。
田金双说,王菲团队此次的营销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但得不偿失。恰到好处是因为确实谋得了商业盈余,但王菲这个品牌完全蜕变成商业代名词,王菲从此后不单纯是艺人,而变成了一个商业符号,对她的品牌是百分之百的损伤,完全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