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迹罕至,加上海拔高度的因素,这里受外界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这里能代表地球上大气环境的‘本底状况’。”自从2005年中科院珠峰站建成之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张强弓博士每隔几个月就过来工作一段时间。他所负责的工作既简单又重要,就是在高原上安装一些捕捉大气污染物仪器,并定期下载记录数据。与此同时,在冰川上采集雪样或钻取冰芯。
据1999年出版的《喜马拉雅山冰川资源图》统计,我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系共有冰川6472条,冰川面积8418平方公里,冰储量712立方千米,分别占整个喜马拉雅山系冰川总量的 35.83%、23.98%和19.07%。但在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却发现,这片冰川正在发生加速性的退缩。以纳木那尼冰川为例,其冰川末端在1976年-2006年间,平均退缩速度为每年5米左右,而在2004年-2006年这段时间里,后退速度更是达到了每年7.8米。
雪线上升,意味着的远不只是景观逐渐消失那么简单,它更是对当地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近百年来冰川普遍退缩,所带来的是逐渐增加的高原突发洪水以及冰川泥石流的危险。”中科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而从长远来看,冰川变化还会对地区的工业、农业产生影响,因为在最初的几十年里,冰川地区的径流量也许会增加,但之后就会普遍减少,甚至国际河流水资源的短缺或利用纠纷还有可能引发地区冲突。
冰川的消融如今已威胁到当地农民的生计。在西藏,青稞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人们只有到了4月中下旬冰川、积雪融化后才能获得灌溉的用水,一旦冰川消失,这种以冰川和积雪融化灌溉系统为基础的种植业也就难以为继。
污染侵袭:
雪里有20年前禁用农药
“人迹罕至,加上海拔高度的因素,这里受外界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这里能代表地球上大气环境的‘本底状况’。”自从2005年中科院珠峰站建成之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张强弓博士每隔几个月就过来工作一段时间。他所负责的工作既简单又重要,就是在高原上安装一些捕捉大气污染物仪器,并定期下载记录数据。与此同时,在冰川上采集雪样或钻取冰芯。
张强弓告诉记者,冰芯含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高分辨率气候和环境信息,可以得知这一地区的环境变化,比如通过冰芯中的孢子数量,可以得知这一地区当年的植被、温度和湿度状况。另外,冰芯还会将历史上飘过珠峰地区的空气原封不动地保存在里面。
“比如,这些年来新鲜的降雪中含铅量大大降低,这很可能反映了近30年来世界广泛使用无铅汽油的缘故。当然,还有不好的现象,比如在其他一些冰芯和珠峰表层雪中,科学家还检出了六氯苯、DDT、六六六和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你要知道,这些农药早在20年前就被禁用了。”张强弓说,在这几年的检验中,依然还有这些物质。
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珠峰地区的黑碳含量也保持着较高的程度。所谓黑碳,指人为排放的、燃烧不纯物质所产生的如烟灰和粉尘等颗粒,而在珠峰这块与都市相去甚远的地区,仍能发现这种污染物质。有科学家认为,珠峰地区1990年至1991年期间的黑碳之所以增多,甚至与海湾战争有关,期间,中东油井燃烧释放的污染物通过西风带传送到珠峰地区,从而造成该地区大气受到严重污染,甚至出现了“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