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子奶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太子奶的破产,高科奶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太子奶破产背后存在黑色利益链。2008年,太子奶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次年年初,湖南株洲市政府注资1亿元拯救太子奶。但是,高科托管下的太子奶,不但没有走出困境,营业额反而骤减。
涉三聚氰胺使北京太子奶损失数百万
记者调查了解到,高科奶业在托管太子奶期间,还曾因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被查出三聚氰胺,导致被勒令停产整顿,损失数百万。
今年4月份,记者曾赴位于北京密云的太子奶生产基地探访。当时便有内部工人称,年初时太子奶曾在原料中被查出三聚氰胺,并受到质检部门的处罚,被勒令停产整顿。近日,记者辗转了解到,三聚氰胺是从太子奶的生产原料中所查获。记者获得的一份“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外购入库单”显示,这批产品共涉及1.8吨全脂奶粉,进货价格为44.6万余元。另一组证据显示,供货方为内蒙古草原贵族乳业有限公司,生产日期是2010年1月16日。
这批问题奶粉被封存后销毁,太子奶的北京生产基地当时也被勒令停产整顿。一名知情的内部员工称,当时正值春节期间,产销两旺,这次停产给公司带来数百万的损失。
对于这次涉三聚氰胺事件,高科奶业下达了封口令,防止此消息被公开。而接近李途纯方面的一名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他们当时与高科奶业有矛盾,但为了太子奶的声誉还是对外隐瞒了这个消息。高科奶业新闻发言人王琳则表示,太子奶的产品是安全的,他们有产品合格的质检报告。记者调查了解到,因这次三聚氰胺被查出的比较及时,质检部门并未在成品的太子奶中发现三聚氰胺,但是停产事件还是让太子奶损失惨重。
在对外利益输送、对内管理不严的情况下,高科奶业的经营业绩比李途纯时期大幅下滑,公开资料显示,高科奶业入主之后的2009年,太子奶全年销售收入约5亿元,2010年前四个月销售收入不足2亿元。而太子奶在2008年遭遇重大财务危机、全年正常生产的时间只有半年的情况下,销售收入仍达到14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高科奶业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拯救太子奶的措施改为引进战略资金对太子奶破产重组。2009年9月,文迪波在员工和经销商大会上宣布“李途纯是不可能回来的,公司马上进行破产重组。”
高科奶业击退李途纯和花旗银行 成破产清算关键角色
在拯救太子奶失败后,多方力量试图对太子奶进行破产清算,但是高科奶业凭借托管太子奶之利和株洲市政府的背景,已成功击退花旗银行发起的海外清算和李途纯的多次引资动议,成为太子奶破产清算的主导力量。
今年4月,太子奶的债权人花旗银行在海外申请对太子奶进行破产清算,并委托香港保华顾问担当临时清盘人。但是,保华顾问要在中国内地执行对太子奶的清算却并不顺利,因为保华顾问及其委托的中咨律所并不掌握株洲太子奶的财务资料,而这些都是申请破产重整必需的。此外,有着株洲市政府背景的高科奶业也对保华顾问进行了抵制,今年4月,高科奶业声明称,海外司法发出的清盘程序,系太子奶开曼公司债权人与其股东之间的法律纠纷,该法院的裁定不影响高科奶业的租赁经营。
株洲市更希望太子奶由国内的债权人发起破产,这样高科奶业可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保华顾问方面委托律所对株洲太子奶的破产重整申请,并没有被株洲法院立案。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株洲市政府在太子奶的事情上,有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因而,高科奶业作为株洲市政府投资的企业,在太子奶破产重整中占据主导地位也就不足为怪。
今年7月23日,株洲法院裁定湖南太子奶集团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通过竞争方式,选定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为破产重整管理人。而这次破产重整的申请人是太子奶国内的债权人,记者了解到,这些债权人包括湖南顺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人民印刷有限公司、陈辉跃等。这意味着,花旗银行所委托的保华顾问方面已经彻底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