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疾控中心介绍患者状况
9月8日下午,商城县疾病防控中心主任余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4月至8月,该中心向国家疾病防控中心通过网络直报的形式上报119例蜱虫叮人病例。其中,1例病例者死亡。死者叫吴德正,是商城县余集乡农民。
据余芳介绍,吴德正在家去世,当时已经70多岁,在患有基础病例的情况下,因蜱虫叮咬引起并发症。
其中的118个病例有40例在商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或内二科就诊,这些患者出院时,有康复的,也有因病情加重而由院方转至154医院继续治疗的,有些患者出院后到外地医院治疗,但因为建立监控档案,患者情况一直在掌握之中。
除了在县人民医院和154医院就诊,一些病人选择到邻近的外地医院治疗,不过,县疾病防控中心根据这些外地医院反馈的信息,从而掌握这些在商城县感染的疑似病例。
余芳说,蜱虫叮咬而导致不适者并不只在今年发现。2009年,商城县通过网络直报87例,无一例死亡。
余芳说,发病人群多在40岁至70岁之间,这与他们的体质差有一定的关系。但目前为止,尚未能确定致人发病的病原体病源到底在哪里。
据了解,蜱虫有几十种,在商城县常见的有多种,根据其生存的地方可分为草蜱虫、狗蜱虫、牛蜱虫等。余芳说,根据目前病例了解,狗蜱虫、牛蜱虫基本上叮咬人后,不会致人感染。而伏在草上的草蜱虫易感染接触到的人群。所以,采茶、下地干活等户外活动受到蜱虫叮咬致病的比较常见。
据商城县疾病防控中心和县人民医院介绍,在商城县,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染此病。
余芳介绍,商城县的余集乡、丰集乡、鲇鱼山乡等地发现蜱虫叮人病例较多。
据了解,国家疾病防控中心早在今年5月就在商城县设立了流行性出血热观测站。对出现发热伴血小板降低的患者都要进行上报,采集血样。
商城县从去年开始起,就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就诊机制:凡村卫生所发现发烧的病人,卫生所不得留治,而立即将病人送至乡卫生院进行血检,如果发现病人血小板减少,乡卫生院须将病人送至县定点医院就诊,不能延误病情。
强化培训,对乡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村医生,县内科医生,进行有针对的培训,普及蜱虫叮咬救治的办法及程序。
县疾病防控中心采取的措施包括:要求各村卫生站,各乡卫生院,案头都要放有宣传预防蜱虫叮咬的宣传页,宣传内容中要求,农民外出劳动时,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与蜱虫接近。
定点医院医生:有特效药可治
商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副主任鲍发应在9月8日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说,今年接到的第一个病例是4月8日。患者来的时候,浑身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后来通过血检,其血小板减少,为蜱虫叮咬所致。
医院对这名患者采取的救治措施是:注射多西环素、氧氟沙星,病人最后康复。鲍发应说,这两种药物对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症非常有效。
鲍发应说,病患者在医院康复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是由自身体质决定。而对于自身有高血压等疾病者,如果被携有病毒的蜱虫叮咬,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就存在很大的危险。
据县人民医院接治的案例看,在6月份和7月份,病人较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的病例定点治疗单位为县人民医院和154医院。据了解,县人民医院在2008年之前也有接治过疑似病例,患者都康复出院,但因为病例较少,医院未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