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北京市政协公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情况正日益恶化,每天堵车时间已由2008年的3.5小时增至5小时。不过,明年年底,门头沟区试点运行的“立体快巴”有望解决现在的交通拥堵难题。这种“立体快巴”上面搭载乘客,底层镂空,小汽车在其“肚子”下面可以随便穿行,从而兼具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BRT)的主要功能。
“立体快巴”预计今年底试运营
宋有洲的发明于去年年底设计完成,目前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这项设计的全部图纸将于本月底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快巴车辆现在联合南车集团进行制造生产,估计3个月就能生产出一台快巴。
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委员会主任张文波是将“立体快巴”引入门头沟的关键人物。他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门头沟区要建立绿色生态区,需要低碳、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的交通工具,门头沟区认为快巴是目前世界上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所以就引进此项目。
张文波说,现代交通工具主要有四个分类:快捷交通系统、物流交通系统、常规交通系统和大容量交通系统。“立体大巴”虽然速度不能与轻轨、地铁相比,但是融合了后三个分类的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货量,能够有效的缓解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
张文波说,预计今年年底,快巴将在门头沟投入首次试运营,试运营的初步里程是6公里。
最高时速60公里,非高峰时段可减车厢
宋有洲介绍,“立体快巴”内部和地铁相似,有两排背靠背的座位和若干扶手,一次能容纳1200名乘客,最高时速60公里。不过,快巴的综合成本却很低,5000万元左右仅是地铁投入造价的10%左右;全程使用电力和太阳能电伏板采电,与其它各种燃油公交大巴相比,可降低成本30%左右。“最为重要的是,快巴比地铁和轻轨灵活。”宋有洲介绍,快巴的车厢是可以卸载的,在非高峰期,可以只开一节或者两节车厢,发车间隔时间也可以自由调整。
不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很多高架桥,有些高架桥会低于“立体快巴”的高度,快巴被挡住无法开过怎么办?宋有洲说,改造高架桥的成本会比较高,但地面改造成本却比较低,只要把地面往下降就可了。一些挡路的交通指示牌也可以稍加改造,整个施工成本也很低。
[“立体快巴”·关注]
纽约时报以封面形式报道“立体快巴”
宋有洲的“立体快巴”首次亮相是在今年4月北京的科技博览会上,当时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开始引起高度关注。美国《郝芬顿邮报》8月3日也报道了这个创新构想。次日,在当地一家网站便有1500多名网友对此发表评论,有人甚至惊呼“美国创新能力走下坡路、已被中国‘打败’。”
上周四,纽约时报以封面形式对“立体快巴”加以报道后,再次在全球引发高度关注。
[“立体快巴”·释疑]
质疑1:
下层车辆如何避视线被挡?
解答:由于快巴底层两侧是镂空的,且有照明灯等,所以即使在下层行驶,也不会影响司机视线。
宋有洲介绍,快巴底层两侧是镂空的,且底部刷成白色,并装有若干照明灯,所以即使汽车在下层行驶,也不会影响司机视线。另外,快巴轨道也和路面一致,并不会给汽车司机变道带来不便。“不过,快巴是全新的交通工具,刚在路面上运行时,下面穿过的汽车司机可能会有个不适应的心理过程。”
至于快巴上面,则和地铁一样在驾驶室设有2个司机,一个负责驾驶一个负责观察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