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美术人到策划人,从一名普通的策划人到杰出的经理人,当今的风云人物。3个月创造20个亿的销售神话,被誉为“尾货教父”的中国商业地产新锐人物梁吉良,在他的身上蕴藏着怎样的商道智慧?想必是大家最关注的热点话题。
等待时机
家住山东泰安的梁吉良,从小就有一个执着的梦想,那便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正是这种梦想,支撑着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和逾越的辛酸坎坷。
“还记得1999年在中央工艺学校进修电脑设计专业的课程时,我就开始身兼数职,为服装店鞋店店主刻字、撰写广告标语等,经常都是通宵达旦,一夜没有休息,浑身酸疼,但是心里觉得很充实。”回忆起最初的学习经历,梁先生面带微笑。
真诚热情,手艺又好,梁吉良积累了许多客户。时间久了,这些人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而这也为他初次下海提供了机会。通过朋友介绍,梁吉良在天兰天家装建材市场租了一个柜台,1200元/月。而这段经历,奠定了他之后成功的基础。
做建材生意,梁吉良第一个月赚了2000元,但是太辛苦了,就这样做了两个月,梁吉良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他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到底在哪里,打算离开这个行业,梁吉良有更远大的理想,他的志向并不在于此,小小的店铺,岂是他栖身之所在。
这次建材生意,让梁吉良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意场上残酷的竞争、冷漠的人际关系彻底伤透了他的心。此时的梁吉良感到有些灰心,他觉得换了那么多工作还是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还是没有一份事业能做成功。
2000年3月,带着无限的失望和灰心,梁吉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济南。他在济南呆了十多天,这十多天里,他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梁吉良对自己在北京这两年时间的经历进行了彻底的反思,他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他在北京这段时间的各种学习和工作经历以及其中的细节。
他想起书本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从哪里倒下,就从哪里爬起来。他大喊着这句话,并且疯狂地在纸上写着这几个字,一遍又一遍,直到钢笔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来为止。
令人欣慰的是,梁吉良终于觉悟了。这一次,他又回到北京,重新寻找他的梦想。
回到北京后,梁吉良拿着简历到处参加招聘会。2000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梁吉良进入了一家台资企业开始从事策划工作 这是梁吉良策划实践的开始。在工作十多天后,由于工作表现十分出色,梁吉良得到了公司上层领导的赏识,被派驻大连,专门负责华上服装公司名为“乔洛小熊”服装展示会的策划宣传工作。不负重任,经过梁吉良的精心策划和奇思妙想最终大获成功,“乔洛小熊”品牌童装在北方成功上市,同年该品牌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童装”的称号。
“在这之后,梁吉良慢慢地喜欢上了策划这个行业,觉得自己非常适合从事这一行,从事策划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想像力,让自己的思想全面地融入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之中去。”梁先生表示。
在台湾华上服装公司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梁吉良觉得自己的策划能力在这里得不到提升,自己想做更高端、更前沿的策划,在华上公司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了,虽然华上公司给他开出了不菲的薪水,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
2001年4月,梁吉良去九头鸟应聘营销总监。在这里工作的两年中,梁吉良把楚文化和九头鸟品牌的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后,九头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在北京就有了多家加盟店,生意红红火火,每天都是宾客爆满,络绎不绝。老板对其更是信任有加,屡屡被委以重任。“我当时真的没有想到,只是自己的一个创意就可以带来如此大的改变。”梁先生笑着说。
在九头鸟的这段时间里,梁吉良亲自操刀做了一系列的策划方案。他的策划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通过各种实践和学习形成了自己的策划理论。在形成了自己的策划理论体系以后,梁吉良这一次又将走向哪里呢?
寻找商机
2002年12月26日,梁吉良在北京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佰阳戈”策划有限公司。在公司成立的那一天,梁吉良身上只剩下仅有的6元钱。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到2003年公司的发展基本上步入了正轨。这期间梁吉良专门从事各种营销策划工作,并担任北京80余家中餐连锁企业的策划顾问,策划指导了百年老字号“百叶居”、中餐典范“蟹老宋”、风味餐厅“楚老锅”等知名餐饮企业。此外,他还涉足了白酒、服装、电子、快速消费品等多种行业的营销策划。梁吉良的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2006年,全国各地商业地产方兴未艾,大批商业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滋长,可成功率不到15%。难道商业地产真是一片红海?
那时,梁吉良的爱人在丽泽桥天兰天小商品批发市场做招商工作。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里,他在与爱人聊天的时候得知,由于商户少,位置偏,招商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老板都快急死了。
对爱人工作的“天兰天”市场,梁吉良是有所了解的。他之前给北京著名的楚老郭餐饮公司做宣传策划时,每天都要经过天兰天市场,也看到了天兰天市场前期的宣传手册以及对外宣传的策略。
梁吉良认为:天兰天市场定位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其所处的丽泽桥商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繁华商圈,小商品市场重在人气和客流量,显然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二是丽泽桥周边商圈是传统的建材商圈,周围外地人居多,消费购买力相对较低,加上附近已有成熟的小商品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如要准确定位,就得另辟蹊径。
于是,梁吉良与妻子无心插柳的一句闲话,竟引出一个新概念的诞生,这是当时的梁吉良所没有预料到的。商机无处不在,它只青睐有心人。经过妻子的穿针引线,2006年12月1日,梁吉良正式接受天兰天老总侯续江的委托,担任天兰天市场策划总监。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还没等梁吉良在策划总监的位置上坐热,天兰天市场就遭遇了一场财务危机。因市场定位和策划的失误,在三个月内因为招不来商户而不能开业,前期投入的500多万元早已打了水漂。不仅如此,还拖欠了员工一个多月的薪水,很多员工正在准备跳槽另觅去处。
梁吉良这才感觉到自己接了个非常棘手的案子,他想之前自己否定天兰天定位于小商品市场,那就得有自己独到新颖的东西,现在该是想办法的时候了。
他了解到近几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反倾销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服装加工企业订单不能顺利出关,只能转为内销。国内一些从事库存服装批发的商户,手中的服装少则三五万件,多则达十几万件。这些企业急于解决库存问题,以便回笼资金,投进下一阶段的生产。
梁吉良还发现,很多服装企业库存的销售途径,就是在年终时或者换季等特别时段内,向市场和各级渠道,尤其是一级商业渠道中,压出其远远超出其正常销售量所需库存的货物,也就是压仓或者塞货等,这往往是无奈的销售行为,是最低档次的营销活动。厂家或经销商处理压货的最快捷径应该是通过库存专业市场甩卖。根据北京服装批发市场的现状,大部分服装批发商户没找到符合自己的专业市场,这就构成市场的缺口 专业服装库存批发市场。
“北京现有从事储存、库压货的经销商3000余户。他们分布在北京各个角落,且以分散经营、地下经营、小规模经营为主。这些经销商的一个重要的缺失点就是货源信息,他们的生存靠货源,所以成立一个能够集中库存货源的专业市场是众望所归的。”梁先生表示。
敏锐的市场眼光使梁吉良瞄准了服装库存这一行业。但是库存的东西都有陈旧之嫌,看来要赋予其一个全新的概念。叫什么名呢?梁吉良苦思冥想,终于,“尾货”两个字跳进了他的脑海。梁吉良用其聪明才智,赋予库存货物以“尾货”的名称,并加以延伸,形成了自己的“尾货”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距离开业仅剩下几天而已,在第一次的招商会上,竟然来了26个商户,对于一个拥有15000平方米、拥有900多个摊位的天兰天尾货市场而言,这26个商户无异于杯水车薪。
12月28日,天兰天如期开业,当然场面也只能用凄惨来形容了:天公不作美,大雪纷飞,由于商场离丽泽长途汽车站很近,在商场门口附近有大量的民工等车返乡回家过年。
梁吉良想,反正偌大一个商场也没人,不如让他们到商场里面来避避寒。再说,民工兄弟也不容易,于是让管理人员请这些民工进到商场里避寒,此举也是无心插柳之举。当民工兄弟看到商场里一件羽绒服只卖30元时,都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发生了抢购,大部分商品顷刻间被抢购一空。当天,个别商户一天就卖了6000多元钱的货。
一传十,十传百,26个商户在尝到“尾货”带来的甜头之余,迅速把这令人兴奋的消息纷纷广传给其他商户,在当天下午招商会现场,一楼的328个摊位一个半小时就租出去了。一共三层的市场,每层的招商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超过3小时。这在商场严重过剩、商业经营场所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可谓是招商史上的一次神话。
创造神话般的财富
天兰天尾货市场三个月试营业期间,市场出货量已经超过1.2亿件,销售额近20亿元,到了2007年底,天兰天的知名度和在尾货市场的霸主地位已经初步确立起来。发展壮大后的天兰天尾货市场成为了商品流通领域和商业地产开发领域里的双料奇葩,成就了真正具有中国速度的商业奇迹。
2009年黄金周期间,天兰天尾货市场共接待18万人次,借“五一”黄金周的契机,蜂拥而至的各地游客在游览名胜景点之余也不忘到天兰天尾货市场里逛一逛,感受一下抢购超低价名牌的亢奋心情。
天兰天尾货市场如此巨大的尾货吞吐量,已经成为中国尾货市场的晴雨表。2009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服装生产企业蒙上阴影。这次金融危机不但重创了世界经济,我国经济也在所难免,服装出口和服装零售更是陷入了生存困境。反观服装尾货市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经济危机,人们的收入普遍降低,都收紧了钱袋,以往的奢侈之风有所收敛,重新拾起了中华民族崇尚节俭、杜绝铺张的优良传统,纷纷加入到尾货淘宝的大军之中。
不得不承认,梁吉良“尾货”概念的提出,不仅创造了可观的财富,同时也减轻了一大批服装尾货批发商户经营难的问题。解决了大的服装厂家的库存货,把库存货转化为资金,有利于市场的销售和投资。同时,在税收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并且提出了服装市场的新概念,集中保护了服装品牌的知识产权。
两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了,从梁吉良身上所展现出的一位资深的策划人、一位从无到有的成功商界人士的睿智和胆识,让人由衷折服。
http://cn.ppzw.com/article_class2_17.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