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洋奶粉强势难撼,国产奶粉生存状况堪忧


[  中国商报    更新时间:2010/7/9  ]    ★★★

        摘要:据悉,雀巢决定从8月1日起再度上调部分奶粉和液态奶价格,平均幅度不高于5%。据称,进口奶粉正在酝酿今年以来的第三波涨价,涨价幅度在10%~12%。而从销售终端可以看出,不少商场称已经收到品牌奶粉涨价的通知,价格涨幅在10%左右。

 

  但有关专家表示,尽管近期奶粉原料价格有所上涨,加入运费等上涨了2%~3%,最多不超过4%,这与终端产品价格上涨10%的差距甚大。

  外资图谋行业话语权

  在业内人士看来,洋奶粉集体涨价背后,实际上是显示了洋奶粉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越来越强的定价权。随着洋奶粉市场份额和行业话语权的加强,未来涨价事件还会时有发生。

  众所周知,在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市场对国产奶粉品牌的信心一度跌至谷底,而这则给洋奶粉布局中国市场提供了很好时机。
 
  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国产奶粉还有一定话语权;危机发生后,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提升至60%~65%,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洋奶粉已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在外国品牌的市场操作之下,中国乳业将有可能彻底失去与洋奶粉竞争的能力,重蹈中国大豆及食用油市场被外资控制之路。

  而国产奶粉的整体沦陷,对整个行业发展极其不利。没有本土品牌在价格和销售上竞争,就会导致洋奶粉结成一个价格同盟,操纵整个市场价格。

  近两年奶粉行业出现的调价风潮都由洋奶粉掀起,而国产奶粉作为市场的追随者,只能被动地采取应对措施。

  事实上,洋奶粉基本掌握了中国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主导权。首先,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远高于国内众多奶粉品牌。其次,外资在中国中高端奶粉市场上的品牌集中度高,多集中在惠氏、雀巢、雅培、美赞臣等几家洋奶粉品牌;第三,随着人们崇尚健康的意识增强,乳制品的可替代性下降,需求呈刚性,再加上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粉行业的洗礼,导致洋奶粉的消费市场更加坚定。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4月份,中国奶粉进口达到15万吨,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的50%,价格同比上涨超过20%;而乳制品进口同比增加30.15%,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了81.45%。

  今年初进口量大增的背后,反映了进口奶粉在中国奶制品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说了算,国内企业没有话语权。

  施恩(广州)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黄小勇表示,在过去十年内中国奶粉品牌占据了七成以上的国内市场,洋奶粉品牌只占三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中国奶粉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从此中高端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市场占有份额彻底颠倒过来了。

  国内企业认为,去年是进口奶粉品牌的“布局之年”。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很多国外知名品牌纷纷在中国建立起全国性的市场网络。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外资品牌对二三线市场也趁势而入,开始运作地级以下市场,在这些原来是国产奶粉的主战场上,多美滋、雀巢等外资品牌销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劳工短缺一直困扰越南制鞋企业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腹背受敌,中国鞋企遭遇德国技术性...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