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3月11日,欧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家乐福彻底退出日本市场———其在日本的6家分店全部改名为“永旺”,这也意味着家乐福在日本市场的10年拼搏以不光彩的结局黯然离场。
2010年3月11日,欧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家乐福彻底退出日本市场———其在日本的6家分店全部改名为“永旺”,这也意味着家乐福在日本市场的10年拼搏以不光彩的结局黯然离场。
3月22日,大连家乐福新华绿洲店正式闭店。在此经营了近七年之久的这家大型超市,从此宣布撤出。对于新华绿洲店的撤店,家乐福方面给出的解释是门店调整,将迁往目前尚在建设的北京公园。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向来以选址精准著称的家乐福,此番撤店迁址,着实另有隐情。
作为中国北方最为开放的城市之一,大连历来是商家眼中的黄金宝地。因此,在这片商业热土上,也不断上演着各路兵马集结割据纷争的商业大戏。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既有“百安居、伊都锦们”的彻底退出,也有家乐福的关店转移,外资商业的频频败走俨然成为大连商战中鲜明的注脚。而依靠着不断的自我革新,大连本土商业却在与外资、外埠商业巨头的近身肉搏中,谋得市场席位。而今,随着新一轮外资商业的抢滩,商战风云再起的同时,大连的商业版图也正在这种竞争中被改写。
一直不盈利的门店
“新华绿洲店从开业那天起,基本就没有盈利过。”家乐福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新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这个说法,恰好可以解释家乐福此次为什么是“撤店迁址”而非“再开新店”。
尽管附近的家乐福已经关了快两个月了,但住在府佳名都的张欣然夫妇并没有感受到有什么不便。“我们早就不怎么去那家店了”,相反,听说可能有新的超市进驻,张欣然倒显得很期待。
蔬菜、海鲜等生鲜食品更新较慢,管理较乱经常找不到导购,卖场灯光昏暗环境没有吸引力……这是张欣然和很多邻居们对这家家乐福店的印象,正是这些印象,让他们很少光顾这里。即便是在近在咫尺的新华绿洲小区,很多业主也并不喜欢去这家店购物。
记者了解到,家乐福新华绿洲店周边有新华绿洲、亿达世纪城、府佳名都等几个新小区,而稍远的范围内,东北名苑等小区也在其正常辐射半径内,加之其他的住宅小区,应该说,这里的购物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但正是这样看来先天条件不错的位置,却让家乐福在此折戟。在没撤店前,很多周边居民宁可开车去稍远的其他超市购物。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卖场管理混乱使得很多顾客不愿进店消费,而顾客稀少致使货品更新、运营管理在速度和质量上都打了折扣。长此以往,也难怪其“一直不盈利”。
困境由来已久
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家乐福的困境绝非个案。今年在日本市场的彻底退出,并不是其伤心的开始。此前的几年中,家乐福已经相继退出了捷克、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市场。而在2009年,家乐福在全球的净利润下降了70%%,销售额下降1.2%%。
在一连串的市场溃败面前,家乐福似乎疲态尽显,尽管在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家乐福还是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这种相对的优势,在巨大的市场变量面前,也变得危机重重。在中国,食品安全时间、踩踏事件等负面报道频频曝光,其并不十分健康的公众形象似乎与其国际零售业巨头的身份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