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步
王元军做服装生意已经近二十年,初入服装业,按他的话说是靠摆地摊起来的,那时,在哈尔滨的某个角落,你可能会看到他的地摊,以及地摊上的南方货。
王元军很为自己的这段经历感到骄傲,因为这见证了他的白手起家,以及他的勤奋。相对而言,为他带来巨大财富的代理广东“法国”品牌的时光,他却总是不愿过多提及。这段自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代理时光让王元军获得了最初的积累,让他有资金铺开场面开订货会,也让他有实力运作自有品牌——一个由他亲自前往法国注册的品牌。但同时,这段代理时光也让王元军感到痛楚,他是被广东“法国”品牌“踢出局”的。
王元军现在的身份是,一家法国品牌的中国分公司董事长,他的妻子则是这家中国分公司的总经理。很明显,这个法国品牌由其中国分公司统一领导组织,品牌的设计、运营、销售等部门都在中国,品牌的持有人,即王元军也是中国人。甚至,没有任何迹象能表明,这个“法国”品牌在法国设有组织机构,以及任何一家实体店面。
王元军现在所运营的这个品牌就是被业界所熟称的假洋品牌,为契合国内“崇洋”商业环境,及寻找捷径获得市场优势,王元军成为了法国“时尚界”的一员,在被早年其追随的同样是假洋品牌的广东“法国”品牌放弃后,王元军终于也有了自己“法国血统”,他决心“自立更生”。
心 结
被来自广东的“法国”品牌放弃,在最近几年中一直是王元军的心病。他曾见证,并直接参与了这家广东“法国”品牌在东北市场的从无到有。他立下了很多功劳,但这家广东“法国”品牌在批发领域壮大后,向零售领域的转型,使王元军被边缘化了,最终,他不得不离开。
“就像是被一棍打醒”的王元军由此也意识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他创立了自有品牌,想以此摆脱广东“法国”品牌给他带来的挫败感,因此,在台面上王元军总是刻意想抹掉自己的代理加盟生涯,然而,摆脱广东“法国”品牌的心结却并未因此“解开”,事实上,心结系得却越来越紧了,王元军的自有品牌运营几乎完全借鉴那家来自广东的“法国”品牌。“它太过成功了,以至于我很难将精力用于寻找不同的品牌发展模式上。”
王元军首先学习的是“傍”法国,这点,他有切身体会。当年,广东商人运作的“假洋品牌”在东北批发市场的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地市场都相信这是一家真正的法国品牌,包括王元军最初也是相信其法国血统的。由此,在这种认同之下,在假洋品牌还不算常见的时候,广东“法国”品牌迅速崛起,凭借更低的推广成本使得它的招商工作得到迅速推进。
“当时,只有大城市才能接触到的法国大牌,以低得多的价格进入东北,能做这样法国品牌的代理,我是非常兴奋的。”当时,王元军对广东“法国”品牌的发展前景自信满满,“事实上,从那时的经营效果来看,也确是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市场很火爆。”
由此,在成功先例的引导下,从一开始,王元军自立门户的经验就是,要在“要面子”的东北市场快速发展,就应该主推“国际名牌”。
复 制
眼下,王元军对自有“法国品牌”的运营几乎完全照搬自己曾追随过的广东“法国”品牌。
无论是品牌定位、目标市场、运营架构、销售策略等都极其相似,甚至,连品牌的策略都趋同——先发力批发市场,再做零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