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报上看,2009年获取的44块土地,合作项目为21个(48%),比2008年的情况稍好:2008年获取的106块土地中,就有66块(62%)是合作项目。不过,万科2009年在这些土地上所占的权益比仍然没有提升:万科2009年拿地133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权益占比是77.78%,相比,2008年权益占比还高些,是78.6%。从这个角度看,万科要想提升获取土地的能力,必须改变单一思想,逐步涉猎商业物业。
到万科做过调研的长江证券分析师苏雪晶认为,万科丰富其产品线是被迫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土地出让都捆绑一定比例的商业配套,如果不做商业地产的话,万科就很难在一些优质地块的竞争上占有优势。
在业绩说明会上,股东对万科不做商业地产的质疑,以及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变局,都是万科作出“妥协”的原因。而保利地产、绿城集团和海外等什么都做的开发商,在多个阵地上的步步紧逼,也使万科萌生转意。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金额与业绩排行榜,万科腹背受敌,原本稳坐第一把交椅的万科多项指标被拉下马,恒大地产多方面都撼动万科宝座,跃居第一。
显然,在城市化起步的前20年中,万科住宅单一化战略曾经让自己步入神坛,但在城市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旧城改造、商业配套要求更多的内涵式增长,单一的规模增长不再立得住脚,现有的土地模式也许很难再维系万科的发展。“如果万科不学会妥协,不尝试变化,反而显得过于紧张和不自信,这也就不是万科了。” 一名地产分析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 4月14日国务院出台的房地产二套房调控新政与首付五成、基准利率1.1倍的商业地产贷款规定与已基本一致。毫无疑问,新政拉平了投资住宅与投资商业地产的成本。受土地性质和使用年限制约,包括商铺、写字楼和酒店式公寓在内的商业类项目贷款条件比住宅严格不少,要求首付至少五成,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按揭年限最长为10年。但在新政下,购买住宅与购买商铺、写字楼等商业地产所需要的自有资金已经差别不大。
而且,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针对住宅市场,并没有针对商业和写字楼市场。这几年中,由于中国一线城市的住宅开始由“消费品”逐渐转为“投资品”,并有继续向“投机品”方向演变的趋势,从而导致房价飞涨,使之商业地产和住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2009年出现“商住倒挂”的现象。
数据显示,与近期住宅降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一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回暖,全市空置率下降2.3个百分点,租金上涨3.4%,2010年4月成交面积同比上升68%,成交均价上升到每平方米2万元。
“转还是不转”,思前虑后,万科正式公布:住宅产品仍将占据80%比重,其余20%则将开发持有型物业。
转向求快不如求稳
万科在快转?万科进军商业地产的速度确实令人咋舌。就在郁亮表示“万科未来将加大持有型物业的储备”18天后,万科珠海宾馆项目启动发布会便隆重举行,这被看作是万科进军商业地产的一大标志。
今年4月份的短短10余天里,就有3个大体量商业地产项目被陆续披露。这三个项目分别位于北京、西安和东莞,总投资超百亿。而且覆盖了一线城市、沿海三线城市和内陆区域中心城市,无论从规模看还是从布局看,都显示出万科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勃勃野心。
而更具标志性的事件是早前的3月26日,万科在东莞长安以溢出底价一倍的高价拿下75653平方米的地块。在这个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中,规划有7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包括一座约60层的超高商业建筑,有望打造成长安镇第一地标,也是迄今为止万科要建的最高建筑。
万科对这一项目开发早有计划,公司表示,在获取该土地前,已针对项目可行性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审慎的分析。据介绍,该项目处于长安传统商业旺区,拆除后,将重新建立起长安新“地标”。目前项目周边一公里范围内商业、教育、医疗、娱乐配套均十分成熟。
但是,《投资者报》采访万科时,万科新闻发言人一再强调:外界不要误解万科,万科并没有大举进入商业地产。万科是在慢转?
问及赢嘉中心,上述发言人也表示目前还处洽谈阶段,并未最后签订协议。中信证券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表示:“住宅是万科的主流产业,在万科还没有真正开始商业地产运营的时期,将赢嘉中心改造成商住楼也在情理之中。”也许赢嘉中心,对万科来说,确是一个不错的锻炼项目。万科方面也表示,现在的商业运作能力,需要锻炼。《投资者报》日前了解到,北京万科已基本确定从中信地产手中接手赢嘉中心,可能通过目前进行的大规模改造将其转变成高档商住楼。
万科发言人表示,首先,商业物业会成为万科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万科不会为了增加商业而增加商业。 其次,在商业物业领域,万科依然会坚持稳健的经营风格。 看来,万科是打算慢慢来,先从“商业配套物业”入手。
郁亮此前表示,未来将加大持有型物业的储备,并在近期内陆续推出养老物业、酒店及商业配套等多种物业类型。同时透露,未来3年内万科将建成220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另外万科还将参与旧城改造、旅游地产、多功能物业开发,覆盖全面产品线。据了解,在未来10年内,万科计划每年在每个城市至少留下一个不可替代的公建项目。
在明德顾问公司资深房地产顾问张智良看来,万科的商业地产不同于万达集团、凯德置地这样的纯物业经营商,其所谓的“二八”比例是经过仔细测算后,最有利于其住宅开发的商业模式。“万科的郊区大盘模式需要完善的商业配套吸引客户,这种商业和住宅比例可形成共生互利的协同效应,从而继续支撑万科的利润回报”。
或许,资金制挚也是慢转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营业规模,万科的现金似乎不太充分,而众所周知,商业地产在建设阶段,需要占压大量现金,导致资金周转率变慢。表面上看,113家房地产企业中,现金最多的是万科,其2009年末的账面现金达到230亿元,占同期全部房地产上市公司账面现金总额的一成以上,比居于第二名的保利地产高出78亿元之多。
不过,衡量现金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现金保障能力,万科并不高。万科2009年的账面现金/营业总收入,也就是现金保障能力为0.47,小于1,落后于同一规模级别的其他上市公司,比如,金地集团、保利地产、招商地产。
当然,从长远看,已建成的商业物业还可以通过REITs的方式融资,规避住宅开发融资上的周期性风险。不过,《投资者报》问及万科是否认同这种思路,万科未做正面回答。
尽管如此,但还是可以设想万科未来也许会像许多香港地产商一样,两条腿走路,降低未来行业周期波动中的资金获取困难。
今年1月中旬,由央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等11个相关部门成立的“REITs试点管理协调小组”,已完成试点实施方案的制定,京、津、沪三地经历数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将同时推出REITs试点。
借此势头,业内人士预测,国内首只股权REITs预计将在2010年一季度上市,债权REITs将在股权REITs前出台。据分析,万科目前也正在进行REITs以及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研究和准备,以期在将来正式推出REITs的时候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