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G技术的深入应用,使手机的上网、交易和支付功能逐渐得以展现,从而加速了金融业和电信业的交叉融合,异业合作正成为3G时代业务发展的主流方式
一方面,作为新的应用和服务,手机支付能为运营商吸引更多新用户,电子支付的发展还能促进银行业信息化的升级,这无疑是一次发展大客户的大好机会;另一方面,对于银行业而言,既增加了消费量,同时也扩大了支付网络和规模,产业升级提前到来并不是坏事,何况对于产业链的主导力也将在这样的合作中逐步加强。
异业合作谋突破
不过中国移动在新的联盟中并没有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蛋糕就没有这头“大象”的份。
今年3月,中国移动就确认以398亿元人民币巨资认购浦东发展银行20%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但不参与银行日常运营,而这一交易已得到双方董事会批准。对于这样的入股,投行普遍猜测,中国移动是为了扩大在电子支付市场的地盘。
尽管如此,中国移动在此次联盟的缺席仍显示出了强烈的竞争意味。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正围绕手机支付展开一场主导权争夺战。报道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推动移动支付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制定,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均拥有自己的标准。
这或许是原因。联盟的成立,实际上动了中国移动的“奶酪”。对于深耕手机支付市场多年的中国移动而言,话语权显得极为重要。尽管存在竞争,但是中国移动还是选择了和浦发银行共同进入手机支付市场。
浦发银行个人银行总部总经理刘以研透露,双方合作前期可能主要在手机远程支付领域,这也是浦发的优势,引入中移动将加速浦发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合作的效率往往能高出我们的想象。
尽管标准问题尚未解决,但是手机支付的市场大门已经敞开,异业合作正在为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业带来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从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成立,中国移动入股浦发,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行等合作,异业合作在3G时代正成为主流方式,对于运营商业务丰富,业务创新意义重大,加快布局金融信息化市场,竞合将成为主旋律。 本报记者 廖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