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发展模式已经上升为“国策”的高度,可持续的低碳、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趋势,无疑也为LED照明等节能环保产业带来空前的机遇。
企业无专利,产业没标准
从世界范围的LED产业格局来看,美国和日本企业在技术、设备等方面具有垄断优势,欧洲企业在应用技术领域优势突出。而且这些国外企业掌握了大量上下游主要的技术专利,他们一旦发起“专利攻势”、筑起“专利包围圈”,国内LED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谢苏云指出,“国内不少厂家的产品或多或少也存在侵权的问题,虽然国外很多巨头还没有来收取,但只要LED市场慢慢铺开后,这些问题就会很突出。”
“猪要等养肥才能宰。”他举了个例子来说明,现在国外LED巨头就好像当年的微软,在视窗系统推广的时候,最初不管是盗版还是正版都鼓励大家用,等到市场对其产生依赖性后,就开始收费,“去年底,深圳有企业就因为侵权而被起诉,索赔金额高达2亿元。”
彭新宇觉得,“LED产业最大的困境在于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标准是对各种产品的具体技术要求,虽然政府重视这个产业,但是一直就是没有标准出台,所以大家都在恶性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对行业健康发展影响非常大。”另有业内人士透露,珠三角2000多家企业中能做到产品稳定、按订单生产的不到一半。
而谢苏云则指出,“其实现在国家各部委、各地方政府都在制定LED的相关标准,不仅工信部有一套,甚至上海、广东、陕西、深圳等地方也有自己的标准。不过除了工信部以外,各地政府的标准,往往也有可能参杂了当地企业的利益,这将导致企业利用标准垄断地方市场,反而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
另外谢苏云认为,“目前LED的技术还处于成长期、不断发展中,但是有些部门制定的标准是滞后、不符合时宜的,而有些则定得太高根本无法实现。这些都不足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
■短板
价格太高 LED照明何时才能普及?
虽然LED灯具有节能优势,但是市场上LED照明产品屈指可数,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目前LED照明产品主要还是用在汽车照明、显示技术以及市政工程方面。而LED应用平民化最大的阻力无疑就是价格。
谢苏云表指出,“LED灯比传统的照明产品要贵数倍乃至数十倍。虽然成本可以通过节能来回收,但是现在用户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不过厂家方面却要乐观一些,彭新宇称,“任何一个产品打入市场都需要时间,目前市场对LED产品的认知度相对几年前已经好了很多。而且国内一些LED照明产品和国外品牌的节能灯在价格上已经差不多,因此竞争优势还是很大。”
有研究报告预测,随着技术的进步、LED量产化、价格下降,2015年民用LED照明产品就会全面铺开,市场的占有率将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