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优势也因为产品的前后延展而得以体现,抢先对手一星期上货、一个月出货,就意味着抢先占领了市场。同样的产品,上市的时间不同,成交价一定不同。慢了一步,往往意味着要做降价处理,利润减少。而在门店的货品配置上,也注意做到新品类多量少,老品类少量多。这样搭配,既保证了基础性的销售,也能够推陈出新。
这就像卖水果一样,新上市的水果价格昂贵,但总不乏要尝天下鲜者。先人一步,就能捕捉到那些对价格不敏感,乐于尝试,追求时尚的“达人”。当铺天盖地的模仿袭来时,不被吞没的办法,只有又掀起下一波的新品攻势。
在宣传上,注意了产品上市与广告时间的匹配。很多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一种经历,电视台上有些大打广告的产品,当你心动准备去购买的时候,跑遍了所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如此一来,信息成本加大,进一步导致利润降低。奥康的广告策略是广告与产品同时上市或广告略迟于产品上市。这样发既可以使产品在上市之初进行预热,又可以收集到产品上市后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对返单的鞋进行产品宣传及进一步的开发设计,达到高销量的要求。
价格围绕产品价值敏感变动
奥康对门店的产品价格也做了细致的指导,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用价格的杠杆去尽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瞿晓玲介绍,过去的打折处理,主要在季前与季末——季前按最高价来卖,季末以较低打折价进行处理。产品的价格线是一条很陡的向下曲线。而现在奥康的处理方式是,价格紧密地跟随价值进行变动,中间会有几次打折,价格线变得平缓。
以一款新款标价439元的鞋为例,门店如果进10双,过去的成交价可能是439元的卖了5双,剩余的5双会在季末打折,以299元卖掉3双,剩下的2双就只有等到第二年以更低的价格来卖了。现在,如果也进了10双,再以439元卖掉5双之后,就会根据销售情况即时进行调价以及促销,中间可能会以399元、369元成交价卖掉一些,到了最后以299元打折处理时就极少了,基本不会有存货。
订货策略也不同于过去,不再是只有一年春夏秋冬4次大型的订货会,而是一年有4大订4小订24次网络订。订货的方式也更加科学与精准,订货之后首先到货50%,另外30%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补货,还有20%会根据市场反应在工艺上进行改良之后补充,具有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调整余地。
快的逻辑
设计与生产如何快
奥康的目标是,在设计要打一年的提前量。
奥康在同业中,在设计上算是舍得花钱的,投巨资成立国内最大的鞋类设计研究院,在上海、东莞以及意大利的米兰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形成了一支拥有300余人的强大研发团队。
他们密切关注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欧美的国际流行设计元素,然后大胆引入。从两个方面去得到印证,一个是听取上游供应商的意见,在原料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把这些创新应用到终端产品;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终端销售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把最新潮流针对中国市场的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时尚在中国的落地与传播。奥康的设计团队,平均每个季度设计出3000多个新款,不停地用新品去刺激市场,也保证分公司在补单过程中拥有足够的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