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很多卖家都是个体户,没有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再加上网络商店特有的虚拟性,交易不直接见面,消费者不能对购买的商品有感官上的直接接触,这些都给网络购物带来了巨大风险,不仅使消费者维权困难,给工商部门的执法监管也造成阻碍。
【赛迪网讯】
网上消费已经深入百姓生活,大至家电、汽车,小到食品、文具,几乎只要人们能想到的商品,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购物,买后还能送货上门。但是,近年来网络消费投诉案件数量却与日俱增。由于很多卖家都是个体户,没有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再加上网络商店特有的虚拟性,交易不直接见面,消费者不能对购买的商品有感官上的直接接触,这些都给网络购物带来了巨大风险,不仅使消费者维权困难,给工商部门的执法监管也造成阻碍。
拿什么相信你,网络购物
案例一:眼见不实
在媒体工作的朱小姐喜欢在网上买衣服。虎年春节前,她在百度有啊购物网站上浏览时,看中了一家店铺的两件毛衣。这家店铺里的商品都有大量由真人试穿、摆拍的照片,还有对商品非常详细的说明,很多购买者的评价。朱小姐感觉这家店铺的实力、信誉应该都不错,而且商品价格特别便宜。朱小姐立刻给店家汇了款,但收到货后,朱小姐却发现实际货物和照片上的效果差别很大,质量低劣,而且自己想要的颜色也没有了。朱小姐提出退货,但商家说只能换不能退,而且换货产生的邮资还需要朱小姐支付。由于价格不贵,而且换货手续太麻烦,朱小姐只好自认倒霉,买来的两件毛衣只好丢进衣柜。朱小姐说这样的东西扔了可惜,穿又穿不出去,等于花钱买了一堆占地方的废品。
收到的货物与网上照片不符,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在网络购物中都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一旦网络购物涉及金额不高,换货手续又很繁琐,很多人就会选择自认倒霉。
案例二:以旧代新
在广告公司的崔先生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部价值1800元的诺基亚手机,这款手机在网上标价比市场便宜了近千元。货到后,崔先生发现手机根本没有外包装,而且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根本不是网上介绍的全新手机,同时也没有发票和全国联保的单据,缺少充电器。打电话追问,店主表明正因为是二手的所以价格才便宜,如果手机出了问题也只能由店家保修,需要邮寄回去,邮资则由崔先生支付。不过这个店家的服务态度还好,主动提出给便宜几十块钱,或者崔先生可以选择拒绝签收,把货物再退还店家。虽然崔先生觉得有些不值,但因为着急使用,他最后还是签收了。
崔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网上买手机内心也很矛盾,有一种赌的成分在里面。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快,使用两三年就该更换了,只要运气好,两年之内不出什么问题,便宜这么多钱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