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华润已基本确立了从“住宅开发+投资物业”的模式,向“住宅开发+投资物业+客户增值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转变和过渡。“很明显,要增加商业地产的投资和持有力度。”陈麒旭认为。
但一个大型企业集团要完成一种转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商业地产项目不仅土地成本高,投资周期也远比住宅长得多。而且从公司的商业项目数量来看,这种项目的不断增加也使公司需要有投资公司来支持商业项目的发展。”盛势投资合伙人简宏洲指出,华润需要在巨大的土地储备、完成转型以及完成今年销售任务之间的协调。
房企联姻资本界
“华润与花旗推房地产基金应该说是今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现在有不少开发商再次开始寻求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简宏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地产研究员指出,在开发商看好商业地产前景的时候,风险也在聚集。
“今年信贷收缩将对去年扩张迅速的开发商产生很大影响,对做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影响尤其大。”戴德梁行投资部董事叶建成告诉记者。
陈麒旭指出开发商寻求资金市场支持背后,信贷环境变化的因素。“商业项目对资金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银行在开发贷款上收缩,项目很有可能遇到困难,甚至有烂尾的可能。今年银行开发贷款不确定性太多,因此很多企业,尤其是做商业地产的公司都在寻找合作伙伴。”陈麒旭说。
为此一些商业地产的房企开始“未雨绸缪”,寻找投资机构的支持。
3月1日,香港佳兆业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与海航置业签订联合投资框架协议,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包括,由双方牵头发起成立房地产行业产业投资基金、合资组建房地产投资公司;此外,双方还将进一步拓展在房地产金融方面的合作。
而房企与国内保险公司的合作,成为一股新的动态。
今年2月1日,上海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地块出让现场,由太保集团、泰康人寿、中华企业三家机构组成的联合竞标体成为入围的竞标单位。
“保险公司与开发商竞标商业地块是很有深意的一件事。在去年国家对保险资金投产不动产放开后,险资加速潜伏商业地产。”乘星行机构总经理李骁表示。
“能与一家投资银行合作成立基金公司,在适当的时机募集资金并进行投资是最佳选择。但相当多的开发商并没有这样的资源,寻找外资在项目上合作,或联手保险公司则是给他们多了一种选择。”简宏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