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逻辑
开发商赚钱了,个人投资者也赚钱了,在这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下却隐藏着风险。如近期爆发的建外SOHO“停电门”事件。尽管潘石屹对于这个已经交楼5年多的项目闹出的纠纷感到郁闷,更对其给SOHO中国声誉造成的影响感到无奈。
但不可回避的是,这种以商用为主的物业却采取散售模式,早就为今日的纠纷埋下“伏笔”。在建外SOHO东区,有数百名业主,这些人大部分并不居住在该社区,而是将物业出租。业主对于小区的管理往往并不是很有积极性,而真正的使用者对小区的管理又没有话语权,造成小区难以管理,档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实际上,除了建外SOHO之外,很多类似的项目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一个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往往统一持有的物业,洗手间都比散售物业打扫得干净。
在北京CBD内,由开发商统一持有的写字楼租金普遍高于散售物业,金地中心的两栋写字楼,分别采取了散售和统一持有两种方式,无论是租金还是出租率,统一持有的楼宇都远高于散售的楼宇。
除物业管理外,小业主之间互相竞争和杀价,以及各不相同的预期和要求都是散售物业出租难的原因。一位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企业很不愿意经常搬家,但小业主却很有可能随意提价,造成了公司不得不在短期内寻找新地方,给公司运营造成很大的困难。
尤其在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的背景下,如果一幢商业物业在建好后无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实现增值,反而出现价值趋减的状况,无疑是对城市宝贵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
正因为已经建成的很多写字楼都被散售,无论是管理上还是商业环境上都很难开拓新的面貌,北京CBD才会向东扩张3平方公里,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陈刚表示,东扩区的土地开发将不会实施以前的模式,在土地进行一级开发之后,会邀请有意向落户的国内外大企业提出建设方案,对楼宇的高度、规模、外观、附属设施等进行“量身定制”。也就是说,以往不定向发售的散售商业物业模式将在新的区域内消失。